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及时预防是关键 轻松“吃”掉高血糖

作者:佚名     时间:2015-09-04     浏览:702    


高血糖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自我的,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那么餐后如何控制血糖就成为一个问题了。


自我除了饮食、运动、服的依从性,还包括很重要的一环——对血糖的自我监测。当血糖很高时,首先要监测空腹血糖,当空腹血糖控制得不错,但糖化血红蛋白仍然不达标,那就应关心自己从第一口饭算起的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特点就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除了使用物控制外,合理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病友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各种食物均衡搭配


糖尿病饮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建议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的病友认为肉、蛋类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对身体不好,就不敢吃这些食物,因而每餐都吃大量主食,这样做不但会使餐后血糖难以控制,而且还会造成营养失衡。总的来说,应该什么都吃一点,什么都要做到适可而止。


2、控制食物的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大量分解吸收,会造成餐后血糖迅速上升,因此一次不要吃太多,有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其中主食类折合成干重不要超过2两。


3、根据血糖生成指数选择主食


所谓“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的某种食物相对于等量的葡萄糖而言升高餐后血糖的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的食物称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小于55的称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一般说来,要多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主食,如荞麦、燕麦、玉米等,它们进入胃肠后停留时间较长,餐后血糖峰值也较低;要少选择血糖生成指数高的主食,如馒头、面条、白米饭,它们消化吸收快,餐后血糖峰值也高。


在生活中也不能只重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质量,而忽略食物中的脂肪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是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高脂肪食物,过量进食,同样会严重影响体重及心血管健康。另外,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经过一定的烹饪后,血糖生成指数可能降低,但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馒头经油炸后血糖生成指数降低,但是脂肪含量增加,总的来说对糖尿病的控制不利。


4、注意加工方法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是加工越精细,吃饭越讲究。但一般来说,越是精细加工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并不适合糖尿病病友。另外,淀粉的糊化程度也直接影响血糖生成指数,如白米粥和干饭相比,前者的血糖生成指数要高很多。所以,从控制餐后血糖的角度来说,“粗”的比“细”的好、“干”的比“湿”的好、“稠”的比“稀”的好。


5、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的办法,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而且还可以避免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如何控制高血糖的饮食


1、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要充分


高纤维素食物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有利于平衡血糖。因进食量减少可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类含果糖较多,血糖控制不好时最好免食。可另外口服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片(丸)来补充。


2、控制总热量


要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体重、年龄、性别和体力活动情况来确定总热量,原则是使病人体重略低于或维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3、防治并发症


糖尿病人脂肪代谢紊乱,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快。食物中必须控制胆固醇含量,一般不超过300毫克/日,相当于每日一个鸡蛋。少食或不食动物油脂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脏腑类食物。糖尿病人还易并发肾功能不全,要经常检查尿蛋白。


4、摄入热量适量


一般情况下,每日摄入热量在1500-1800千卡,胖人宜减少到1200-1500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60%左右,相当于主食300—400克。粗杂粮中的糖类分解较缓慢,适于糖尿病人。


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为您介绍的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对于如何吃掉高血糖你知道了吗?高血糖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糖的摄入,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哦,另外要学会少食多餐,多吃一些粗粮哦!

 
喜 欢

375

 
上一个:男性竟也会有更年期 这些预防方法你知道吗?
下一个:中暑该怎么办? 6招让你活力四射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