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 

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 欺诈“保健品”的风险提示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05     浏览:1240


近期,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保健品”等手段,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等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此类活动不同于正常养老服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 欺诈“保健品”的风险提示


一、高额返利无法实现。


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


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 欺诈“保健品”的风险提示


二、资金安全无法保障。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或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大量来自公众的资金未实施有效,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三、健康需求无法满足。


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网络等形式,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无法律定位,经常被采用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进行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不具备保健功能,甚至贻误病情。


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 欺诈“保健品”的风险提示


四、模式存在违法风险。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者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返本、售后包租、约定回购、房产份额等方式吸收资金。部分企业不具有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相关机构及参与人员的上述行为存在非法集资等风险。


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非法集资应承担相应责任,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请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和,防止利益受损。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喜 欢

82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脂肪肝的原因 肥胖和饮酒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下一个:用维E让你的年龄成为秘密 关于维E的常识你应知道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