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重视前沿课题 引领武术发展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7-15     浏览:280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欣赏了2011年中国武术对练大奖赛后,让我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知,对武术的“武”与“术”又有了新的感悟。所谓武术,绝不是单纯地指人们在争斗中简单的击打或自卫动作,有武而无术。那么武术是如何“予武于术”呢?在这次对练大奖赛中,运动员用精湛的技击与完美的表现,用身体文化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演绎与诠释。


首先,它是一种“技术”,武术最根本的是身体运动,它是以身体为载体,运用肢体以时间为顺序,占有不同空间层次的度的表达;精湛的技术乃武术“术”的根本。例如在女子对练决赛中,浙江队的张春艳和朱叶倩表演的空手进枪, 持枪者“枪法”刺扎撩点,枪枪惊险,扣人心弦;空手者腾挪闪跃、身如蛟龙、灵活多变;两者配合行为一体,可谓真假难辨、惊心动魄,博得了评委和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最终获得冠军。


其次,它是一种“意象艺术”,河北队的螳螂拳对练,运动员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演绎出螳螂“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弱,快而不乱”的动作的特点;尤其运动员予“神”于眉宇之间,心、神、意与演练的起、承、转、合巧妙地和谐起来,体现出螳螂拳“象形取意,重在取意”的艺术特点。使观众即吸引于在快速突然、松紧结合的打斗中;又陶醉于动作的柔和优美,风吹杨柳般自然、活泼的艺术享受。诠释了武术之美重在以形传神、予意于象,运动员把内在感情抒发出来,把自我的修养曲折地表现出来。


最后,武术的“术”更是一种“武德”的约束。武德,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是内心的情操或境界。中国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注重修身养性的身体文化。习武,“于己”来讲即为自我的磨炼,坚强意志的锤击。比如一个简单的扎枪,运动员也要练上千次、万次,才能谈到“技术”。


习武最重要的是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刘同为教授在点评河北队表演的《见义勇为》时说,“此情景编排"立意健康",反映当今热议的"冷漠"的社会热点;弘扬了中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把民族传统美德与武德巧妙结合,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娱乐性一直是武术的重要的价值之一,古时,上至宫廷王朝,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那么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我们如何挖掘武术这一重要的价值属性,使武术能真切的贴近百姓的平常生活,反映社会热点,寓教于乐,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从而让百姓爱看武术,喜欢武术,这是我们武术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喜 欢

125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武当太极十三势
下一个:武当小循环功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