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李宏达先生谈:练拳与内劲的练习如何结合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4-14     浏览:323
太极拳是内家拳,因此习练太极拳的涵义必定是由外到内、由形到意、以意领气、直至意气合一,内劲即在其中了。习练推手也是如此,目标并非是简单的练到谁能把谁推出去,主要是通过推手的习练,感悟拳架中意气的走势及其内在的变化,使行拳时能有绵绵不断、行云流水、收发自如的感受。即使推手要练就的目标也是听劲、化劲、黏劲,然后引进落空后的发劲,这四种劲的练就都离不开有深厚的内劲的支撑。
上面曾说到“何谓太极内劲,众说纷纭。其实最简单的解释,内劲就是能在一瞬间把体内所有集聚的力量集中在一点发出的能力。蓄力时上松下沉,虚领顶颈,将全身的劲沉至脚跟,如拉满的弓,发劲时蹬腿立腰瞬间把劲集中至某一点送出,快如闪电,力如山崩。”那么这内劲是通过何种方式练出来的呢?大家都很想了解,其实我认为很简单,太极内劲肯定是通过“正确 ”的习练太极拳架而练就的。推手仅是加深对“正确”习练拳架的理解,更不可能是通过习练某些器械练出来的,因内劲与“僵、绌”的大力有明显的不同。
内劲如何习练呢?我认为关键是如上面所言:“打拳时首先要放松身体,消除常人身上的僵劲、笨劲、拙劲;其次是要排除日常琐事的牵挂,消除杂念,使心态纯静如水,使自己“空虚”无物。”才能在练拳的过程中,做到“以意领气”。这里说的“以意领气”,可能大家都在说,但练拳时真能做到,且做的较好的估计寥寥无几。因此,我认为练内劲要从正确的练拳做起。可能很难讲清楚,只能简单的谈几点看法:
1、练拳时的所有外形变化都应该是有脚底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变化带动而至指尖的,节节贯通,且重心在两脚之间转换,收则反之。任何拳式中都不应有简单的直线运动。
2、任何动作的变化,初练时应做到“意贯指尖”,并在指尖旋转缓慢移动时“若有若无”的感到在“带动或避让”对方,且感觉做到“不丢不顶”。
3、在收势中一定要不能简单的把“气沉丹田”理解为,将劲蓄在腹中,这样不仅练不出内劲,还与身体有害。一定要做到上松下沉,通过旋转用意把劲沉到脚跟,感觉应该如斜螺纹般下到脚底,并有下沉越深,反弹力越强大的感觉。在放势中,虽然我称之为“意到指尖”,但其内在劲力的走向应该是:自然的做到上松下沉,通过旋转用意把劲沉到另一脚跟,同样有下沉越深,反弹力越强大的感觉。总之无论“收势与放势”均是将劲蓄至脚底,为下一动作的变化提供自然的反弹动力,而且蓄的越深,反弹力越大,就如压缩的弹簧一样。
久之内劲会在此慢慢自然形成,这是一个意念及其集中的过程。
喜 欢

111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杨式太极拳“起势”练法
下一个:太极拳以练内为主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