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欲要提的人起,必先问能否提的己起,落实支点,完全带动,顺势走化。上下左右动静相成相生,能无抽扯无犹疑、动于顺遂、起于无形、收于完全方可。每一动,无论进出,须先问自己能否,自相审问,度己度人,无忧而成之。
3、每一收,必以整体带动集中一点,欲将对方带回,可意注肚脐,意气整合,全体收入,如将涣涣波流带入旋涡,愈旋愈裹愈小,汇入中流,全体收缩,至最终极细极小;每一放,可以心腹丹田为核心,以中正为基地,瞬间发散弥漫向外,以皮肤为界,整体向周围膨胀而出,大到无边,至大至极,扩充为无止无休,此为全体开放。此一大一小,谓之大到无外,小到无内,收放之理,浑然天成。
4、拳诀云:打人如亲嘴,步到身要拥。太极拳向前退后都要求一条腿支撑体重,将全身安放妥当,另一条腿必须能够轻灵的提起、迈出或者回收,脚跟先着地,然后随整体之势驱动进退。这是虚实分明的要求。每一出势,必上下相随,以意主宰,手动脚动,脚到手到。即不可手方行,而脚已落完,手足分离。二不可手足到而身未行,手足与身分离。前足踏死,后足未离,此为“抢步”或“砸夯”,双重发生,虚实难分,手已失据,败象显形。此皆用意不明所致。
5、无论收放,意主骨力,出入均以骨骼,不以皮肉。放松至骨肉两分,皮肉感知,骨骼自由。予人以皮肉,而未知我筋骨,而我之皮肉松软柔绵,对方无所用力,无所附着,我之心意随势来去,方达无形无象,英雄无敌之境。
6、每一动静,两足分立,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任一形态,必以一足为重心,必问另一足能完全虚灵提起否?需要时时进行自我查纠,试将一脚迈出或退后后,看能否轻轻提起收回或前跨。如不能,则另一足支点未完全形成,其全身整体未能真正交付其担当,此时不可妄动妄为,必以调整之,待整合完成方可良好运行。凡此皆是意,起落均以意气为帅向腰腿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