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谈太极拳运动的平衡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3-01     浏览:986    
太极拳最讲平衡,要做到形体的平衡、心态的平衡、阴阳平衡等等。在运动生物力学上平衡是要考虑重心,还有其条件的。这对于我们研究太极拳的功理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人体平衡的定义:人体或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引起运动,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体也能处于静止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这也正符合动是绝对的,而静是相对的。
人体重心:物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和作用点。人体各肢体(头,手臂,腿等)有各肢体重心,而整个人体的重心则称为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位置,直立时一般是在脐下第三骶椎前方七厘米处。同一人的重心位置也在随着血液循环,呼吸等变化,特别是随着姿势的变化而变化。人体的重心可在体内也可在外。这说明人体的重心不但有总重心,还有各肢体的局部重心,而是变化的,而且还可以体内或体外。当重心出于体外时,也是我们在太极拳推手运动 中常应用的,对方重心出于体外是我们支用发打劲的基础。
人体局部平衡:人体局部平衡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整个人体平衡是由各个局部平衡来实现的,人体以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杠杆平衡即肌肉拉力拉矩与重力矩的平衡。
人体整体平衡: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一定要使作用于物体的各外力相互平衡,一定要使作用于物体的各外力相互平衡,因具体条件不同,平衡状态有下列三种 情况,即随遇平衡,稳定和不稳定平衡。
(1)随遇平衡:不论物体处于什么位置都能保持平衡,其物点是物体重心作用线始终通过支点或支撑面。球的滚动属于这种平衡。
(2)稳定平衡:物体从平衡位置位置稍一推动,重心位置就升高,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 物体仍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称为稳定平衡。这种平衡典型是不倒翁。
(3)不稳定平衡:物体在平衡位置被 稍一推 动,重心位置就下降,由于重力的影响,物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不稳定平衡都是在下支撑情况下出现的。
怎么样保持人体稳定?人体稳定的条件有以下几个:
(1)肌肉收缩力:这个条件是人体与物体保持稳定的最根本区别。人体稳定平衡最主要的是靠肌肉收缩力和肌肉的协调调节能力。这是内因,要有一定训练。
(2)支撑面:支撑面是指支撑部分的表面面积和支撑部分之间的面积。单足站立时足与地接角面的面积为支撑面,故支撑面愈大愈稳定。
(3)稳定角:稳定角是指重力作用线与重心到支撑边缘连线这间的夹角。人体支撑面有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因此稳定也有四个方向稳定角,稳定角愈大,则在该方向的稳定程度也愈大,若支撑面相同,重心高,稳定度也就小,重心低,稳定角大,稳定度也大,关于定性的大或小即稳定与不稳定在看则不能一概而论,身体稳定性大时,能完成大幅度的动作,但由于稳定性大做起协作就较为困难,在某些方面上稳定性小时,在该 方向起动就快,要根据动作实际需要,采取调整身体重心位置,改变稳定或稳定,调整稳定的条件或稳定的条件。
以上谈到的平衡稳定的条件是非常灵活的,也就是不但要注意到稳定,还要注意到灵活,尤其在太极拳推手练习时更是如此,在练架子时也在要注意到,不是架子低就好,稳定性好就好,也就是稳定性大做起动作就较为困难。我个人见到过很多太极拳的老前辈,在太极拳推 手时,重心都 不是太低,而是偏高些,也就是不稳定的条件下求灵活,也正像拳论讲的:要应服自然。在三种 稳定情况,当然以随遇平衡为最好,但稳定平衡也是比较好的,不稳定平衡是架子低,下支撑的情况 下,因重力关系,重心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保持身体平衡的几个条件即肌肉收缩力、支撑面和稳定角,在太极拳的架子和推 手运动中一定要运用合适才能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它不但是东方文化和哲理在人体为载体的一种 文化,同时它也是非常运用了智慧和右脑的形象思维,所以练习 太极拳不是以姿式的低就好,虽然肌肉收缩力是维持平衡 的主要条件,但支撑面和稳定角也是平衡的条件,更要注意到太极拳的要求是“舍已求人”,“后者先”,“彼不动已不动”的后发制人,是要在平衡与不平衡,稳定与不稳定的变化中去领悟。
 
喜 欢

473

 
上一个:太极拳体用新书-练气篇
下一个:如何练好24式简化太极拳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