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何谓道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3-01     浏览:283    
俗话说:学拳不学道,等于瞎胡闹。依师所传,太极拳的修为其实就是一个知道、悟道、修道与证道的过程,自始至终不离一个“道”字。因此谈拳必先论道――太极拳道。
师云:学拳靠悟。悟什么?悟的也就是这个太极拳道。而太极拳道所阐释的内容,既不是陈式太极的刚劲脆捷、也不是杨式太极的舒展圆润;不是吴式太极的绵巧灵活,也不是武式太极的严密紧凑。太极拳道研究的也绝非大架、小架,新架、老架,练架、用架,更非108式、88式或24式等种种套路。太极拳道是从太极拳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入手,用太极的理论去剖析拳中最本质的属性与特征,直追太极拳的真义;从而使练家在太极拳的修为中,找到通往太极圣殿的钥匙,遵道而行、登堂入室、拾级而上、直达极顶。
何谓道?答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师云:“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变转”,此三者就是道的体现;道就是阴阳相济与阴阳变转的规律。如《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自然界万事万物均由道生,道为万物之母。 “道”这个字一上两点(R)就是一阴一阳、阴阳合一;下面“自”字表自然万物皆来自于道;合而为“首”字,表领头的、第一的与最先的;再加“辶”,就明确地阐明了阴阳对立、统而合一是自然界最根本的运动规律。正如王宗岳先师在《太极拳论》中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故而修为太极拳者就是要用太极阴阳的理论去剖析拳中的各个关节;揭示并理解太极拳的真义;每时每刻都分清阴阳;无时无刻不在关照着阴阳之间的变转。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中的这句名言可以理解为太极拳道的重要纲领。师云:太极真义反向求。太极拳的修为就是要我们放弃自己几十年间形成的习惯性的理性思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体会太极拳的拳理,打开太极拳的奥妙之门,揭开太极拳的神秘面纱,打破“太极十年不出门”的枷锁,真正进入太极之道的殿堂。
我们为什么要修练太极拳?有朋友说练太极拳是为了养生益寿;还有朋友说练太极拳是为了防身技击。这些说法都很好,没有问题。但是,从太极拳道的高度来说,这些都还不是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标。那么什么是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标呢?我的是:用太极拳道修炼自我、改造自我,从而反朴归真、复命归根,找回原始的“我”。
宇宙万物无不分阴阳,“我”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是现在的“我”,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我”,称之为“实我”或者“阳我”;还有另一个“我”,连自己都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这个“我”我们称之为“虚我”或者“阴我”。这个“阴我”隐藏着无穷的智慧和能量。这种智慧与潜能是人类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深深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宝贵遗产。只是由于社会的变迁、历史的演变,原本阴阳相济的两个“我”,相互分离隔绝了,了原本和谐的太极人身。因而,“阳我”被扭曲了;“阴我”被遗忘了,她的作用也就渐渐地丧失了。我们修为太极拳,就是用太极拳道改造“阳我”;通过对于“阳我”的复原,并逐步地重新了解、认识,最终找回那个神秘的“阴我”,使其发挥出她本来就具有的巨大力量,从而实现完整的阴阳相济的真我的重现!这是人生的真正的升华!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应该修炼太极拳道。正如杨家老谱上清楚地写道:“天地为一太极,人身为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拳”。人们通过太极拳的修为,能够找到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从而使人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和谐相融;由拳入道,拳道合一,“与天地精神独往来”,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对每个人而言,感受是各异的;每个人的感受很难用统一的言语来表达。比如练拳的人首先要“松”,而松是一种“滋味”!这种滋味是很难用言语诠表的;松要靠自己悟,只有你真正能松了,你才明白原来松是这样一种感觉。别人再怎么去形容松,自己不真悟道也无法体会到真正的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喜 欢

120

 
上一个:太极拳的修炼层次
下一个:太极拳怎样才算入门?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