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谈太极拳的养生与保健-张继生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3-09     浏览:743    


太极拳以道家哲学、中医术、阴阳学、力学等理论为基础,精气神统一修炼。通过调心、调身、调息,对人的生理、心理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合理自然协调统一。对健身养生有重要的作用。
王宗岳《太极拳论》有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几句话是《太极拳论》之总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人是万物之一,也必遵循太极运行变化之理,练习太极拳也就要以太极的原理来指导实践。
练习太极拳,核心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所谓“心”,按现代语言可称作“意”。“气”是指“内气”、“元气”。意思是练太极拳应当在心意上下功夫, “要用意引导形体,先在其心,后在其身。”太极拳的套路、推手、散手以及器械演练,皆是心意引导所致,是心意的外在表现形式,心有所想。体有所做。抓住 “要在心意上下功夫”这个核心,练太极拳才能做到身心兼修。“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意、以气运身”,在意识的引导下做到“松静自然”。
习太极拳者,首需明松柔、虚静、中和之理。必以松柔为基础,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要知多一分松柔便少一分僵硬,少一分僵力便增一分内力。练太极拳时,全身各个关节要处处松开,筋膜拉长,虽极其柔软但所蕴藏的内劲使人感觉刚柔相济。浑厚无间,唯此才能牵动四两拨千斤。故不可谓之柔,也不可谓之刚,网9柔浑然一体,浑于无迹也,方可谓之太极。


按以上要求练太极拳,练到一定时间,四肢未梢产生麻胀的内气充盈之感,这是体内行气的表现,是培养元气、疏通经络、补气生血之过程。亦是内力增加的体现。持之以恒,最终可练出圆满内劲。即体内一派纯真中和之气。练拳须以松柔虚静为本,随着习拳者年龄的增长,此中养生保健之功效便越显著。若不明松柔之理,在练拳或推手中四肢僵硬,不能完全松柔走化,或仅靠一些技巧或运用后天拙力。待年老力衰之后,体内浊气上升,清阳不振,易犯头重脚轻之疾。
悟太极之道,明松柔虚静之理,最终培养出中和之气,就必须在整体上下功夫。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在松柔的前提下一动无有不动,首先要把人体从头至脚各部关节(颈、脊、尾、肩、肘、腕、胯、膝、踝)松开(干太极推手过程中,在对方相当压力之下,仍能保持各个关节松开,才是所需的松柔),并要求溜臀、裹裆、收腹、吸腹股沟、含胸、拔背、松颈、扣肩、虚灵神项、中正安舒。用这样的身形练拳,可使气机在经络中更加畅通无阻,循环无端。练拳时特别要注意命门穴要有微向后撑之意,形成前后对撑之势,带动两胯微微旋转,身形保持中正,才能支撑八面,旋转自如。而且腰(命门)是上下衔接之关键。命门者,生命之门户。真阴真阳所居之处,乃原气之所在,为太极之枢纽。故《十三势歌诀》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在太极拳整体运动转换过程中必须做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使全身所有内外组织器官都在进行有机协调地运动。再与呼吸吐纳,神意内守结合,体会太极阴阳之变化,使全体上下、左右、前后,以及手足腰胯旋转运动皆符合太极之理。使自身达到内外合一,神气合一,从而产生纯真中和之内气。先人曾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扫除妄念,卸尽浊气,先定根基,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同内守,注意玄关,功久则顷刻间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肾如汤煎,似火烧,真气自足。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无念之发,天机自动。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用功日久,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周身中正,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所以为中气也。时措成宜,自然合拍。此言任督之降顺逆,佐中气以成功。气动由肾而生,静乃归于肾。一呼一吸,真气之出入,皆在于此。
(作者简介:张继生,男,中国武术六段。。1957年出生,从小酷爱武术,习过擒拿格斗、长拳、罗汉拳、梅花拳、螳螂拳、太极拳。后拜著名武术家宋志平为师学习花拳、少林五行拳、吴氏太极拳、桩功、鹰爪功。1990年跟随张宝生老师、贺春生老师学习吴氏太极拳。1991年至1993年跟随著名武术家王培生老师学习太极拳原理和推手)

 
喜 欢

412

 
上一个:王宗岳原序解明 杨澄甫
下一个:太极拳的“ 神”、“意”、“气”内功理法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