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中医理疗 > 

便秘扎针灸的好处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1-01     浏览:558    

文章目录

一、便秘扎针灸的好处
二、便秘吃什么水果
三、如何预防便秘


便秘扎针灸的好处


1、便秘扎针灸的好处有扶正祛邪


所谓的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产生的正气来去除邪气。疾病的发生发展到治愈,本来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可以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还具有治疗便秘的功效。


2、便秘扎针灸的好处有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很简单,也就是将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转化为平衡状态,这其实就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针对于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不同的,但从总体上却可以归纳为阴阳失衡。


3、便秘扎针灸的好处有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具有治疗便秘的功效,还可以预防便秘。


便秘吃什么水果


1、梨


梨不仅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而且对净化肾脏,清洁肠道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对于长期便秘的人应多吃梨,并有助于预防结肠和直肠癌。


2、火龙果


火龙果不仅可以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可以帮助细胞膜形成、预防贫血、降低胆固醇、皮肤美白防黑斑的也有很多的功效。除此之外,还可以预防便秘,促进眼睛保健。


3、柚子


它具有行气、消食、除痰、解酒毒、镇痛、治便秘等功效。柚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物质远远超过了其它的水果。它含有维生素C是柠檬和橙子的3倍。钙的含量更是比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多10倍。除此之外,它还含丰富的天然枸橼酸和各种无机盐类,不仅有助肝、胃,肺等机能,而且还有清热去火,止咳化痰的功效。


4、猕猴桃


它不仅可以快速的将体内堆积的有害代谢产物清除外,还能很好的预防结肠癌及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每天早晨空腹吃1―2个猕猴桃,隔1小时再进餐,治疗便秘的效果会比较好。


如何预防便秘


1、每天喝2升水


体内水分不足会引起便秘。若体内缺水,就会令大便干燥,无法顺利排出。要想防治便秘,除了果蔬等食物中的水分外,每天最好额外再喝约2升的水。


2、坚持规律排便


养成定时解大便的习惯,最好在早餐后20分钟。大便前饮水500毫升,并散步10-15分钟。起初即使无便意,也要根据自己规定的时间上厕所蹲10-20分钟,排大便是中枢神经支配下的全身性协调动作,排便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看报、思考问题。


3、肚脐促排便


腹部可以肠道,促进排便。仰躺,用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顺时针肚脐周围。有腹胀感的话,可以点按肚脐两边的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按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促进胃肠蠕动,有助排便。


4、多摄入粗纤维食物


很多时候肠胃蠕动之所以会变慢,与缺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建议经常有便秘等情况的人群多吃些富含有粗纤维的食物。比如像玉米、燕麦、大豆,多吃白菜、芹菜、韭菜、萝卜等,这些食物中具有很好的通便作用。


5、适当增加脂肪供给


高脂肪食物里面的植物油能分解脂肪酸,增强肠蠕动,润滑肠道。干果仁里面含有大量的油脂,适当的增加有通便的作用。


6、每天快走30分钟


白领们成天坐着面对电脑,缺乏运动也影响肠道蠕动,体内的毒素、毛孔里的毒素没法及时清空。所以建议白领女性天天快走30分钟,最好天天再做一套健身操。平时双休日,也要多外出远足、打球或游泳,这都是增进体内畅通的好方法。


7、多吃果胶食物以及产气食物。


果胶食物有很多,很多的水果和蔬菜都是属于这个范围,例如苹果、香蕉、柑橘、胡萝卜以及卷心菜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果胶食物,能够很好的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便秘的情况。



 
喜 欢

242

 
上一个:艾灸的好处
下一个:刮痧后的注意事项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