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走罐后注意事项 1、走火罐要找准穴位
走火罐,首先要讲究部位是否正确,拔火罐不只是哪里疼在哪里拔火罐,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还要在疼痛的相关穴位拔火罐,才能达到效果。如有的患者腰疼,可能还需要在腿部的穴位拔火罐。很多市民并不了解人体的穴位情况等,因此拔火罐最好到相应正规医院拔。
2、紫印未消失不宜重复拔
有的人在一次拔火罐后,疼痛没有完全消失,又在疼痛部位继续拔火罐,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强效的手段治愈疾病。其实,这种是错误的。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红印记还没有完全消失,是不能在紫印部位连续拔火罐的,要更换到相关穴位。否则不但不能缓解疼痛问题,还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3、拔火罐两小时后再洗澡
拔火罐时,有的人尽可能地延长拔火罐的时间,以为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专家提醒,拔火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或10分钟之内,如果时间太长,拔火罐部位很可能出现起泡、破溃甚至感染。
什么情况下走罐 1、轻吸快推,行卫气祛表邪
轻吸是应用小号的火罐、以吸入罐内皮肤高于罐外3~4毫米,皮肤微微潮红为度、再涂以润滑剂,以每秒钟约30厘米的速度走罐。
2、重吸快推,通经脉调气血
重吸是以吸火罐内皮肤面高于罐外8毫米以上,皮肤紫红为度。再于施术皮肤涂以蓖麻油,走罐速度亦为每秒钟30厘米左右。一般腹、背部用大号、中号火罐,四肢用小号火罐。此法吸附力强、力量大,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皮肤、腧穴影响经脉气血,进而调整脏腑机能。适宜于治疗某些经脉、脏腑失调的疾患。常选背部腧穴或腹部经脉皮肤为主。
3.重吸缓推,驱痼冷荣筋肉
重吸后(如前述),用蓖麻油涂肤,经每秒2~3厘米的速度走罐,使皮肤呈紫红色。背腹部选用大、中号火罐,四肢用小号火罐。此术量最大,能够吸拔沉滞于脏腑、经脉之阴寒痼冷从皮肤、腧穴而出,并对局部筋肉有作用,促进气血对筋肉的荣养。走罐部位以督脉,背腧穴和足太阳皮部为主。以激发阳气的温煦作用,驱除痼冷。在走罐的过程中,肯定不会那么顺利,由于有些人体质的原因,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大家不要惊慌,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出现了情况肯定有办法解决,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害怕。
拔罐后为什么皮肤会痒 拔罐后,边缘会由于局部罐口的和充血而发生紧缩瘙痒感,这是正常的现象。中医表示有风邪和湿气,先痛后痒表示体内有火毒。遇到皮肤痒不必惊慌,是病气外排的必然现象。连续治疗,坚持一段时间,反应自然消失,一般不会很长,有的1--2天,个别严重的需要1--2周左右。
但有一部分是对于罐子材质的过敏而导致的,多数是瓷罐或竹罐,尤其是竹罐,由于物的熏蒸会有部分患者出现过敏现象。一般的玻璃管是不会出现过敏现象的,但如果拔的时候罐口太烫或拔得时间长了,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出现红肿、水疱甚至破溃现象。
拔罐后,一般火罐的印子会在3-5天消退,很多在第二天就会出现痒痒的,这是很正常的,这是末梢组织的修复的过程,不用担心。如果症状持续,建议皮肤科就诊,用点外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