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茸的化学成分
含虫胶质74.5%,蜡4~6%,色素6.5%,虫体、木片等夹杂物9.5%,水分 3.5%。虫胶质为虫胶酸(Shellolic acidC15H20O6)及油桐酸 (Aleuritic acidC16H32O5) 等所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蜡为紫胶虫醇(Tachardiacerol)、虫漆蜡醇(Lac-cerol)等与虫漆蜡酸(Lacceric acid)、紫胶虫酸(Tachardiacerinic acid)等所成的酯。色素主为虫漆酸 (Laccaic acid),是一种蒽醌衍生物的红色素。 棒状虫胶含树脂70%-80%,腊6%-7 %,色素4%-8%。(1)树脂:虫胶树脂为聚酯化合物,可分离为硬树脂和软树脂,硬树脂含约70%。硬树脂进一步分离,可得纯虫胶树脂约10%。纯虫胶树脂的分子量为2194,每分子平均由四分子萜烯酸
紫草茸为少常用中,始载《唐本草》,原名“紫铆(音矿)”。
别名:紫梗、紫胶、紫虫胶、洋干漆(精制品)。
来源:为胶蚧科昆虫紫胶虫在豆科植物钝叶黄檀等树枝上所分泌的胶质。野生或培养。
紫草茸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治麻疹、斑疹不易透发,产后血晕,带下,疮疥肿毒。
1、《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心痛,破积血,金疮生肉。”
2、《海本草》:“治湿痒疮疥,宜入膏用。”
3、《中志》:“治斑疹不透,麻疹不出。”
材选材
主产云南、四川、等地;部分地区和广东等地亦产。国外产于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亦有培养。
7~8月间采收,将长有紫胶的枝条剪下,取胶去枝,置干燥、阴凉通风处,直至干燥而不结块为止。
呈半圆柱状,长短宽狭不一,长3~10厘米,宽1~1.5厘米。紫褐色或紫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及小虫眼孔隙,附着于树枝处呈凹沟状,边缘钝圆。质硬而脆,可折断。断面有平行排列的长圆形或圆形虫窝,内有长卵形或圆形虫尸,褐色或暗红色。气微臭,味淡。遇热则软化而粘。以块大、色紫、质坚者为佳。
紫草茸的选方
1、治产后血运,狂言失志:紫矿一两。为末,酒服二钱匕。(《徐氏家传方》)
2、治血崩:紫矿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紫矿散。)
3、治齿缝出血:紫矿、乳香、麝香、白矾等分。为末,掺之,水漱。(《卫生易简方》)
性状鉴别:呈半圆柱形,表面紫褐色或紫红色,凹凸不平,有皱纹及小虫眼孔隙,依附树枝出凹入成沟。质硬而脆。遇热则软化而发粘。断面有平行排列的长圆形虫窝。气微味淡。以块大,紫褐色,质松脆,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虫胶质、蜡、色素等。
理作用:清热凉血解毒,破瘀行气止痛。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斑疹不透、麻疹不出痈疮肿毒。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清热麻疹之血热,用于麻疹初出时,配合轻升透发的物,如葛根、升麻等,既能清解痘毒,又可助麻疹透发(如单用紫草茸,轻升之力不足),再加小量川芎,则疹出更为畅快,方如紫草茸汤。
与紫草比较:紫草茸既能解毒活血,又无作泻之患,这是它胜过紫草的地方。
用量:6~12g。
处方举例:紫草茸汤:紫草茸12g,葛根9g,升麻9g,丝瓜络9g,银花9g,桔梗9g,佩兰9g,川芎1.5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