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天花粉的简介 天花粉,中名。《本草正义》: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为清热泻火类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攀援藤本,长可达10m。块根圆柱状,肥厚,富含淀粉。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花期5-8月,果期8-10月。其原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旱,怕涝洼积水,适宜生长于冬暖夏凉的低、中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7月均温28℃以下、1月6℃以上时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该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天花粉的
天花粉的功效和作用 成份
含多量淀粉及皂甙,尚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糖类。
天花粉的功效和作用
清热生津
用于热病伤津口渴,亦可用于肺胃热盛的消渴病。常配生地、知母、芦根等同用。
清肺化痰
治疗肺热燥咳,以咳嗽、痰少难出、咽干、苔少或苔厚腻为主要症状。本品既能化除痰浊,又能润肺止咳,对燥痰内结于肺尤为适宜。
解毒消肿
多与银花、赤芍同用,对燥毒炽盛的疮肿。
中止妊娠
能使孕妇流产。
其它作用
本品甘寒清润,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润燥,凡肺胃津伤内热之证,均为常用。此外,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痈。
功能主治
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
《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
《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
《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本草蒙筌》:“治偏疝。”
《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
《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
《现代实用中》:“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天花粉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不宜与乌头类材同用。
《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本草汇言》:“汗下之后,亡液而作渴者不可妄投;阴虚火动,津液不能上承而作渴者,不可概施。”
《本经逢原》:“凡痰饮色勺清稀者,忌用。”
《得配本草》:“胃虚湿痰,亡阳作渴,病在表者禁用。”
天花粉市场 如何挑选天花粉
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富粉性,横切面可见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条纹状木质部。无臭,味微苦。
天花粉的制作技巧
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天花粉的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防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