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肚脐眼两侧的穴位 1、肚脐眼两侧的穴位有神阙穴
神阙是我们身体中一个很重要的穴位,位于我们肚脐的正,是先天与母亲相连的部位。神阙穴与人体的诸经百脉相通,与五脏六腑相互联系,对人体的全身都有调节作用,《厘正要术》中记载神阙穴:“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脐部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而且没有脂肪组织,皮肤与筋膜直接相连,所以有利于物的直接吸收。
2、肚脐眼两侧的穴位有关元
关元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上,肚脐眼正下方3寸,即自己拇指除外,脐下四横指。对于关元穴,前人有“男子藏精,女子蓄血”的说法。因为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四条经脉的会穴,又为小肠之募穴(募穴是各脏腑经气在胸腹部聚集之处,也是脏腑功能失调在胸腹部出现压痛等异常现象的部位),所以关元穴对足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脉循行部位发生的病都会有疗效,有培元固本、补肾暖阳、清热利湿的功效。
3、肚脐眼两侧的穴位有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也就是位于肚脐眼旁开两寸的地方。“天枢穴”: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
肚脐是养生要穴 1、肚脐是养生要穴,也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屏障功能较差,易受凉或染风寒。有的女孩赶时髦穿低腰裤、露脐装,有可能因受凉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呕吐、腹痛、腹泻等。特别是期女性,盆腔处于充血状态,肚脐受凉会导致不畅,久而久之引起、等问题。有的人觉得肚脐脏,喜欢抠它,这样做也有健康隐患,因为肚脐的肌肤非常娇嫩,经常抠有可能引发感染,因此应避免。
2、灸脐法:重灸神阙,有起死回生的效果。一般用艾灸或隔姜、隔附子饼灸10~30分钟,能温中散寒、温补下焦,治疗虚寒腹痛,脾胃虚寒引起的呃逆、反胃、呕吐及脾肾阳虚导致的腹泻、水肿等。
3、敷脐法:神阙与任、督、冲、带脉相通,因此用敷肚脐能通过全身各经脉发挥作用。贴敷肚脐的物多为辛香物,可以迅速渗透,到达组织及微循环,获得调和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敷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烧;敷珍珠粉、丹参粉治失眠;敷砂仁、枳实能治疗消化不良;用吴茱萸、川芎各半研粉敷脐能降血压。
从肚脐眼看健康 1、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2、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3、圆形:女性肚脐若为正圆形,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4、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5、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6、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7、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8、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