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 

家长要怎样跟孩子解释死亡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1-28     浏览:808


“人为什么会死?”、“我什么时候会死?”、“,你会不会死?”,五六岁的小朋友问你这些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还好,这些问题不如“爸爸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这么尴尬,但总是怕答得不好,孩子懂了一半,又留着害怕和误解。的确如此,要回答得巧妙又清晰,还真得参考下面心理专家的意见。


不要骗他


有不少家长会担心,跟孩子说得太明白,会让他感到害怕,于是常常对孩子说,“他去了天堂”,对此中山三院心理科医生王相兰说,向孩子解释时,没有必要把人死后要去的地方说得太美好,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人生一种不可逆转的状态,最好不要说,他要离开一段时间这样误导孩子的话。


如果孩子因为亲人的离去而害怕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或父母身上,我们需要向他讲明白,亲人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所以突然离开了,而这样的事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在他身上。在《阳光小》(littlemisssunshine)中,就有这样的一件事。一家人出门旅行,外公在旅馆中突然去世了,小女孩大概只有六七岁,她的在医院里抱住她,对她说,“外公去世了,我们以后都不会再见到他,但你知道吗,他很爱你。”这样的解释,也能很好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问


一般来说,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问关于死亡的问题的,特别是关于自己的死亡,比如,我会不会死?在9岁以下的孩子中很少见。因此,要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就要先弄清楚,他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最好辨别的情况是家中有亲人或宠物死去,孩子发现曾经熟悉的人离开了,自然开始对死亡有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在3岁以下,解释不必过多,告诉他以后都不会再看到那位亲人或小动物在身边,等他大一些,再向他说明更详细的情况。


而3岁以上的孩子,则要明确地告诉他,人死是不能复生的,我们可以郑重地向死去的亲人或小动物告别,还可以向孩子解释,他们为什么会死去。


另外一些让孩子感觉到死亡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看的、书籍中,有关于死亡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孩子对死亡的看法不够全面,懵懵懂懂的知道有死亡这回事,但没有切身的体会。这时候不妨向他详细地说明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每个年龄段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而如果遇到疾病、意外,人可能会死去,到老年时,每个人都会自然的死亡。


注意平时的用词


除了回答孩子的问题,家长平时的情绪和言语,也会影响孩子对死亡的看法。有一位在经历离婚的那段时间里,心情非常差,抱着女儿哭时不经意地说,"这么辛苦,不如死了算了。"这样的话,特别是在离异、夫妻闹矛盾,或心情绪低落的时候,很容易随口就说出来。但年龄小的孩子听了这样的话,极容易内疚,以为是自己做了错事,才让身边的人觉得痛苦或死去。


当然,遭遇不顺利的事,心情不好是难免的,王医生建议,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对死亡的悲观,更不要随便说死。这些烦心的事可以找朋友或家里人说,而对着孩子,就要尽量克制。


在一些有关孩子心理发展的书籍中,比如学前儿童心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都能找到如何教导孩子生命教育的内容。家长不妨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多了解那个年龄段对死亡的心态,参考书中的做法。


各年龄段孩子对死亡的认识


3岁以下:没有明确的概念,以为会动的就是生,不动的就是死。


3岁~7岁:知道死亡的人或动物不能吃、不能说话,但以为死亡是可逆的,死去的人会活过来,不是永久的消失;


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自己和身边人身上,若看到亲人去世,会有分离焦虑,担心没有人照顾自己。


9~10岁:对死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知道人死不能复生。

喜 欢

474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父母“惩罚”孩子的九大学问
下一个:有何妙招可消除宝宝入园焦虑?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