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 

宝宝生活中的八大行为 父母应不应该阻止?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1-04     浏览:316    

宝宝在生活中有以下八大行为时,父母到底应不应该阻止?一起来了解一下。

行为一:咬人

当宝宝1岁后,出现咬人行为要制止!

宝宝1岁左右时,有时会出现一兴奋就咬人的行为,不但咬身边的大人和耍的宝宝,也会咬自己。这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是用错了地方。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提醒:父母需要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行为二:撕纸

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宝宝没有缘由地撕纸,家长不必急于制止宝宝的这种行为。当宝宝六七个月大,发现通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的形状并发出声响时,会感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所以会对撕纸“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基于好奇心理的探索行为,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父母不应阻止,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提醒:父母不要把有价值的资料或是账单钞票等给宝宝撕,同时也要注意宝宝撕的纸是否卫生,以防病菌传染。

行为三:扔东西

可进行适当的认知教育,不建议严厉制止!

当宝宝9月龄左右时,会对“扔东西”的游戏十分热衷。凡是能抓到的物品,都会被宝宝有意识地丢出去,还乐得“咯咯”笑。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积木、皮球还是鞋子,每样东西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宝宝也在观察和探索呢!所以父母不要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行为的开始,也不用着急阻止宝宝扔东西的行为。

父母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同时也要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

行为四:玩弄

需制止,但不要大声呵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转移宝宝兴趣。

相信许多父母在孩子玩弄他们的时,都有过焦虑而复杂的感觉,且常陷于"是不是得趁早改掉他这个坏习惯"和"他多棒啊"的两难当中。事实上,面对涉及人类方面的任何问题时,都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法。不过专家认为,你至少应该做到"保持冷静"。"最不该有的反应,便是本能的惊叫。"如果父母有惊叫的反应,将人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因为不论"惊讶"与"恐惧",都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比如说,孩子或许以为他们自然而愉悦地抚弄自己的身体,是种极不应该有的行为,否则你不会有这种反应。连带地,孩子也会认为,任何有过类似经历或渴望那么做的,都是坏人。

其实,父母首先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丰富的活动,让宝宝的双手忙起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其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对性产生好奇心,父母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解答宝宝的性提问。

行为五:不好好吃饭,玩食物

不要严厉斥责,适当引导,让他自己动手吃饭。

很多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吃饭都很乖,但到了1岁后却常把碗里的饭菜抓起来捏捏揉揉,搞得一塌糊涂,常让感到头痛。

宝宝到了1岁左右时,会对自己动手吃饭产生兴趣,进餐时,会忍不住去抓盘里的食物,这是宝宝探索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愉悦的体验。被允许用手熟悉这些食物,对养成宝宝不挑食的好习惯是大有裨益的。当宝宝成功地捏起一小团米饭放进嘴里时,他会充满成就感哦!这和被喂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父母应该同意宝宝用手抓食物吃。

行为六:藏东西

不用制止,注意收拾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当宝宝1岁半左右时,会爱上“藏东西”的游戏,自己的玩具、手机、爸爸的钥匙……都被藏了起来。宝宝在藏匿物品和寻找的过程中,记忆力得到了锻炼;当找到所藏的东西时,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增强宝宝的自信心。所以,父母应该信任并鼓励宝宝藏东西的行为,不要用“不可以”来打击他。

提醒:父母要注意把贵重的或者对宝宝来说危险的小物品有意识地收好,以免宝宝看到后产生兴趣而随意触摸、藏匿,引起麻烦。

行为七:爬高

不要制止,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宝宝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这种体能上的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的认知。所以,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一味地说“No”,以免打击宝宝的自信心,挫伤积极性。

提醒:宝宝在玩“攀爬”游戏时,要时刻跟在宝宝身边,且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以免引发危险,如不要在窗户和阳台上搁置可以垫脚的物品、桌腿和桌角要用软垫包好、所有尖锐或易碎的“危险品”都要收起来、给地面铺上厚厚的游戏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宝宝攀爬探索的!

行为八:小气

需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

宝宝1岁半后,会变得很“小气”,常紧拽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这是因为3岁以前的宝宝,处于“自我中心期”,还分不清“你、我、他”的不同,父母不必急于强迫宝宝“大方”,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宝宝建立起所有权的概念,再慢慢学习分享。

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结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当宝宝融入“群体”之后,独占的“小气”现象就会得到大大改善,体验到与人共享的乐趣之后,宝宝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乐于与他人分享了。

提醒:现在的父母大多也是独生子女,所以要注意做出表率。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喜 欢

109

 
上一个:家有男宝必知!给男孩父母的十六条建议
下一个:沟通细节莫忽视 六句话最伤宝宝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