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 

如何教孩子学会“争”与“让”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4-09     浏览:544


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相反,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小孔融”的们也在担心:宝宝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


谦让不是简单事


对于什么事情都从“我”出发的幼儿来说,“争”似乎是本能,而“让”则需要通过后天学习。谦让是建立在对他人关心和体察的基础上的,这种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思想的能力,称为“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好的人,在社会交往中也更成功。爸爸是孩子最好的“共情对象”,可以让孩子先通过观察爸爸,来学习感知他人情绪。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不能一味对孩子笑脸相迎,过分娇宠的原因。聪明的爸爸懂得“延迟满足”,让宝宝在等待和忍耐后,懂得珍惜、品尝喜悦。当宝宝理解了伙伴想分享玩具或食品是什么样的心情时,才能主动做出适宜的谦让行为。


从分享做起


乐于分享和被分享,是达成争与让平衡的第一步。分享应该是快乐的,被分享应该是心甘情愿的。


1~2岁的宝宝会将玩具出示和递给不同的成人,在游戏中合作,对他人所表现的情感焦虑做出反应。两三岁宝宝会对伤心的同伴表现出某种同情和怜悯,但他们并不能做出真正的自我牺牲,比如与同伴分享一块好吃的甜饼。尽管在未加引导的前提下,宝宝很难在3岁前自觉为他人做出牺牲,但在跟其他人共处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学习到争与让的尺度。如果家长经常向宝宝灌输分享和谦让的观念,让宝宝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那么宝宝可能更早表现出分享和其他友善的谦让行为。

喜 欢

227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母子过度亲密会影响男孩成长
下一个:1-3岁宝宝如何面对挫折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