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 

做个身懒而心不懒的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2-31     浏览:363


做个“懒”道理


实际上,根据我个人的感受,“懒”比“勤”更加费心劳神,更加辛苦受累。让孩子自己做事,在许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帮倒忙”。孩子与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次起来给她盖被;孩子自己吃饭,撒得到处都是,就得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的袜子、手绢不干净,就得重洗一遍。孩子自己洗澡,搞得“水漫”,就得“大禹治水”抢险。处置这些事情,当然没有自己直接包办更为快捷方便,省心省力。尽管如此,我依然坚持做个“懒”,因为我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身懒而心不懒


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懒”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


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事的自觉性。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劳动是光荣的,依赖大人是没有出息的。


其次,要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造让孩子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帮大人扫地,到邻居家借东西,下楼买日用品等。抓住儿童节、生日等契机,鼓励孩子闯过难关,使其性迈上一层新台阶。


第三,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埋怨、少指责,循循善诱,促其进步。


最后,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切忌操之过急。家长对孩子应有坚定不移的引导和始终如一的要求,并且做到长期坚持。


案例说明


我做“懒”绝不是为了享轻闲、图自在。孩子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开创,而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母亲在我家小住,最后被“气”走了。临走丢下一句话:“没见过你这样的懒,你这样对待孩子?我看不下去!”我母亲秉承了传统的育儿观念:吃,宁多勿少;穿,越厚越好;家务活,自己再累也决不让孩子帮忙。


而我和先生坚信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育子之道,“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也许用传统的眼光看,我的确不是一个勤劳的母亲。孩子一出生我就让她单独在小床上睡。1岁4个月时,我就让她自己吃饭,不再喂她。2岁时,我就把她送进幼儿园,中午不接回家。2岁半时,我就让她自己刷牙、洗脸、洗脚。3岁时,我就让她自己穿衣、脱衣、系鞋带、洗手绢。4岁时,我就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早上自己叠被整床。孩子跌倒了,我从来不扶她,而是让她自己站起来。玩具散乱了,我从来不帮她收拾,而是让她自己整理好……


其实,做个“懒”是为孩子着想,对孩子的成长负责,让孩子从小处理事情。

喜 欢

158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避免教育出熊孩子 家长要少说“别”
下一个:好的早期教育需要“接地气”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