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 

宝宝太过听话并非好事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2-31     浏览:172    


强制宝宝听话,实际上是通过头脑、双手、嘴巴的限制剥夺他成长的机会。要培养出智能优秀、个性健康的宝宝,就要舍得让他犯错误,允许他不听话,把探索和创造的权力归还给宝宝。爸爸总是教育宝宝要“乖”,要“听话”,听话就一定好吗?


太听话有4个弊端


1、性差


宝宝在2岁左右会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即通过感觉和动作技能探索周围的世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种探索是有益的,是宝宝心智发展的基础。太听话的宝宝,规规矩矩、百依百顺,不会冒险去犯各类错误,缺少探索的经验,宝宝对新事物就会心存畏惧,遇到困难倾向于依赖他人帮助,表现出性较差的特点。


2、缺乏主见


太听话的宝宝容易缺乏主见和创造力。因为从小被训练得十分温顺,你不让碰的东西坚决不碰,使得宝宝接触事物的范围变窄,大脑受的变少,提不出问题,更不会与你争论。偶尔有自己的想法,也因为习惯于听从、依赖父母而缺少坚持。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宝宝“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宝宝“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3、胆小怕事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太听话的宝宝总是接受父母的指导,虽然少犯错误,但也丧失了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因为惧怕犯错,所以对什么事都比较回避,不敢说、不敢想、不敢做,表现得胆小怕事。长大后,往往难以适应竞争环境,影响个性发展。


TIP


宝宝小时候听话可以帮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等大一点了,宝宝还是唯唯诺诺,你就应当注意了。


4、容易患心理问题


“你家宝贝真听话,真乖。”听到这样的赞扬,很多都很自豪。但实践发现,过于听话的宝宝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过于听话的宝宝往往产生于管制较严的家庭。父母要求宝宝“听话”,而且常常是命令式的,甚至剥夺宝宝思考与选择的权利。宝宝失去思考和辨别力,无论什么事情都依赖于父母,缺乏与环境的互动,容易造成个性上的缺陷。由于不懂得反抗,习惯逆来顺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宝宝的消极情绪往往得不到适时发泄和疏导,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或者头痛等身心疾病。


家庭教育应避免宝宝太听话


宝宝的社会经验有限,需要得到你的指导和建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宝宝什么事情都应该听你的。在谈到解除传统思想禁锢问题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十分精辟,他鼓励爸爸让宝宝放开手去做,开开心心去生活。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


4、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


5、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使其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


6、给予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喜 欢

74

 
上一个:父母打骂中的潜意识植入
下一个:如何“修理”爱动手的宝宝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