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中绝不能丢失这些细节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2-11     浏览:577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时最为信奉的原则。起跑线是什么?似乎大多数家长都理解为知识和能力,而真正需要重视的部分—道德的部分、人品的部分、素质的部分却常常被忽略。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家庭教育的投入是空前的。但今日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学习成绩是孩子受教育的最高追求。这是荒废的教育,表面看教育抓得很紧,其实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怪诞现象是:大人的双休日,成了孩子的学习日,孩子跟着父母去学钢琴,学英语,学电脑,学绘画,学舞蹈……


似乎教育的重心只在技术和技巧,这远远脱离了教育的本意,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这样教育的结果对孩子,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极大的伤害。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在幼儿的阶段就不应该学习过多的知识,不应该去学数学、做题、认字。通过游戏、娱乐,和小朋友学会相处,培养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观察力,这些是他一生受用的素质。否则,孩子极易自私、嫉妒,没法和别人相处。


《论语·子张篇》中说的“洒扫、应对、进退”,它既是生活教育也是人品教育,这也是中国文化教育一贯的传统。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父辈或祖辈曾走过艰难时期,认为自己吃过的苦不能让孩子再跟自己一样去吃苦,因而不惜一切,倾尽所有的为孩子付出。岂不知孩子从小养成骄奢的习惯,由骄奢必然多欲,多欲则无德,长大之后,不是成为,就是成为匪类、、寄生虫。这不是爱护子女,而是毁掉子女。


中国自古以来的家训、家范,都非常强调家庭环境、家庭风气对子女的影响,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风气与家庭中长辈的榜样示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注重环境的教育作用、注重以身作则,就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国正处于激烈的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变迁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家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这种冲击之中。“忠”“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核心,“孝道”是公民奉行家庭美德的重要途径。在今天,“孝道”被抛弃,行孝步履艰难。很多时候,“孝子”已经变成了对子女的无限娇宠,父母已成为了“拖累”,甚至探视父母都列入了法律条款之中。


可以想象,在一个没有长幼尊卑,没有家庭,连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知道感恩护念的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进入社会会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如何跟人相处?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喜 欢

267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家庭教育中的六个新误区千万别犯
下一个:教孩子懂礼貌 2-3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