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宝宝饮食 > 

儿童需要补充蛋白质粉吗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4-06     浏览:745    


爸妈们都知道,小孩的健康发育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的重要性想必每个爸妈都会知道,可是一味追求高蛋白质,却会给宝宝身体带来负担,在这里,我们将告诉父母们,宝宝究竟需要多少蛋白质,添加蛋白质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添加蛋白质粉,有必要吗?


由于“蛋”的出现,爱子心切的爸爸大多都很想问一个问题——宝宝是否需要特别补充蛋白质?专家表示:大家都知道摄取蛋白质很重要,可是一味追求高蛋白质,又会加重宝宝身体的负担。其实,宝宝在平时的正常膳食中就可以获取蛋白质,5个月的宝宝可以多吃一点鱼泥、肉泥和保证足量的配方奶就成了。


吃得好=营养好?


“吃得好”就是“营养好”的观念,导致许多爸妈盲目为宝宝进补,使得宝宝小小年纪就吃入超量食物,以获得高量的蛋白质。照理,宝宝应该非常健康活泼才对,可事实上,许多宝宝的身体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传统印象中的“吃得好”,就是多吃鱼、肉、蛋、奶、河海鲜等,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让宝宝的肌肉、骨骼、皮肤得到良好的发育。那么,为什么吃这么多高营养的食物,宝宝还不见得健康活泼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均衡搭配的问题。


儿保专家提醒爸妈:应该认清“吃的好就是营养好”的误区,除了要让宝宝吃鱼、肉、奶蛋之外,米饭、粗粮、蔬菜水果对于宝宝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等。


而拿碳水化合物来说,它是身体的燃料,为大脑的工作提供动力,对疾病的防范起到重要作用,营养专家也认为,宝宝每天摄入的热量,50%-60%都应来自碳水化合物。


至于纤维,它也是人体必需的,虽然它不提供热能,但却有利于通便,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所以,要让宝宝营养好,不是光吃些含有高蛋白质的食物而已,而是要膳食平衡、不挑食,一日三餐荤素搭配。


追求高蛋白质,是对是错?


给宝宝添加蛋白质,应视宝宝情况而定。蛋白质对身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形成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人体的肌肉、骨骼、皮肤,甚至负责生化反应的酵素、荷尔蒙及决定遗传基因的DNA,都必须以蛋白质作为原料,我们可以夸张一点的说,全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需要蛋白质。


而蛋白质其实是由小单位的胺基酸所组成的,参与合成蛋白质的胺基酸之中,约有8-9种是人体无法自行制造,而必须由食物中获得的。所以,当宝宝出现体重不足、生长缓慢,甚至出现脸、手、下腿水肿等症状时,爸妈就应留意蛋白质摄取不足的问题了。


此外,在宝宝营养充足、活泼健康的状况下,爸爸还是担心宝宝蛋白质摄取不够,而一味的给宝宝吃些含高蛋白的食物、营养品,就需特别小心宝宝的身体承受能力。


因为宝宝的胃肠道很柔嫩,消化器官没有完全成熟,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如果蛋白质的摄取过量的话,容易有副作用,如蛋白质中的胺基酸代谢时,会增加含氮的形成,加重宝宝肾脏排泄的负担等。


而长期摄入精细的蛋白质,也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消化道处理能力。长期吸收精细的蛋白质食物,会让宝宝的消化功能得不到训练和发挥,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消化功能反而不容易得到很好的发育机会。


如果有这些消化功能减缓发育、肾脏负担大的状况出现,反而会影响了宝宝的健康,所以爸妈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一味追求高蛋白质,以免给宝宝身体带来的太多负荷。


小编爸妈们,其实,蛋白质只是宝宝营养摄取的一部分,其它如谷粮、蔬果等也是宝宝能够健康发育的重要元素,爸爸要做的,其实是保证宝宝营养摄入多元化、做到平衡膳食,只注重补充一种物质,或者过量补充,对宝宝的身体都是没有益处的。

 
喜 欢

401

 
上一个:刚出生的宝宝怎么喂奶呢
下一个:一般来说宝宝换牛奶拉肚子怎么办呢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