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产后饮食 > 

产后进补谨记5大注意事项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3-31     浏览:226    


一些体制明显很虚弱的人,在进食补品之后反而出现更多的不适反应,比如腹泻、火气上升、晕眩等。从中医学的角度讲,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到底什么是“虚不受补”?对于“虚不受补”的产妇来说,应该怎样增强体质呢?


肠道功能阻碍营养吸收


从大量统计资料来看,“虚不受补”的情况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这类病人最常见的表现是身体抵抗力差,生理机能下降,自律神经失调,稍微吃一点带有补益的物,就会感觉口干舌燥、心悸失眠或是头晕腹泻。之所以出现这种意外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肠胃道上。正是由于肠胃道的功能不良,才造成了营养或物吸收的困难,甚至产生种种免疫态反应,比如过敏等。


饮食习惯营养平衡


除了肠道功能不理想之外,我们的饮食习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一旦我们的饮食习惯不够科学,就有可能导致体内营养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食量增加不当


在物质条件不太丰富的年代,食物来源并不充足,也许一天只能吃上一餐或者两餐,而现在一天基本都能保证三餐,这还不算宵夜或点心。一旦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就很容易给肠胃道增加很多额外的负担。


过度加热食品


火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它减少了食物被细菌污染的机会。然而,过度加热食品也容易造成食物酵素的,使食物不容易被消化,增加肠胃道腺体,造成有害菌的增生。其中蛋白质摄取量过多,就是造成菌群生态不平衡的原因。


膳食纤维过少


在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吸附肠内菌并将它排出体外。但是在现代人的饮食当中,蔬果的比重有着日益下降的趋势,倒是蛋白质的摄取量在持续增加。这就导致有害菌的大量增生,所以我们常常有大便恶臭、容易胀气、放屁等症状。另外,大量有害菌害会造成肠胃道长期的慢性发炎,肠胃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还可能诱发过敏性免疫反应,进一步影响肠胃道对物的代谢与营养的吸收。


产后进补5大注意事项


调理脾胃的材


要改善“虚不受补”的情形,可先从脾胃着手,比如用一些调理脾胃的中。这些中材可采用陈皮、茯苓、党参、白术、枸杞等,刚开始食用时,用量不宜过多,可用上述材各3钱,与比较容易消化的鱼类食品一起炖煮,常常食用就可改善脾胃功能。如果肠胃的适应状况还可以,没有什么副作用产生,那么可以慢慢再加入黄耆、熟地、当归、红枣等滋补材,脾胃功能自然就能日渐健旺,消化力和吸收力自然增强,“虚不受补”的问题就可获得改善。


多吃生菜,补充植物酵素


植物中含有多种酵素,包括蛋白质酵素、脂肪酵素、糖类酵素及超氧歧化酶。这些酵素能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减轻胰脏制造分泌酵素的负担。而超氧歧化酶则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避免肠道受到过氧化物的伤害。不过,酵素本身是一种蛋白质,一旦温度超过65℃就会被,因此,蔬果最好采用生食的方式,比如生菜沙拉或是蔬果汁,都是补充酵素的好方法。


减少蛋白质含量,增加蔬果摄取


一旦蛋白质摄取过多,最好能减少肉类的摄取,选择容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比如鱼类与豆类食品,以减轻肠胃道的负担。在进食蔬果的时候,最好选择富含纤维质的叶菜类,比如芹菜、小白菜或柑橘、杨桃等,它们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吸附有害菌和毒素,还能够肠胃蠕动,使排便顺畅,加速毒素排出。


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就是在肠道中与我们共存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仅不会对我们产生危害,甚至会分泌多种酵素,帮助我们代谢食物中的营养或是转化物中的有效成分。有研究指出,很多中如大黄、黄芩、柴胡等,都必须经过肠内益生菌的代谢,才能达到真正的疗效,因此,平时应该注意补充益生菌。


善用芦荟,减少发炎反应


芦荟是一种味苦、健胃的植物,能够促进胆汁分泌,肠管蠕动,帮助排便。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芦荟能够减少肠胃道的慢性发炎,保持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减少不良免疫反应的产生,降低过敏发生几率。不过芦荟的性较大,有时可能会引起腹泻,因此,必须经过水煮等泡制方式才能食用。

 
喜 欢

86

 
上一个:分娩后11个饮食禁忌
下一个:哺乳期不能吃的东西有哪些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