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孕前准备 > 

影响女性生育的疾患有哪些?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1-30     浏览:509    


输卵管性不孕:是由于输卵管出现异常情况导致妇女不能生育的称为输卵管性不孕。受孕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它要求精卵相合形成卵,最后着床于宫腔。除了要有正常的、和适当的内环境外,使、能够相遇并顺利运送到宫腔也是受孕经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任务是由输卵管来完成的。如果输卵管有炎症,导致输卵管堵塞,不能通过与相遇造成的不孕,则称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先天性输卵管畸形也可导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但极少见。


卵巢性不孕:卵巢的功能除了维持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协调外,在生育方面,卵巢主要具备两个功能:一是排卵,二是在怀孕早期形成黄体,以维持胚胎的稳定。不孕症的原因有三分之二在于女方,卵巢因素引起的不孕约占不孕症的15%-25%,卵巢性不孕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卵巢局部因素。


性不孕:发育不良,也称幼稚型,是指结构和形状正常,但体积较小,颈相对较长,且可伴有、稀少、甚或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发育不良常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有报道在不孕患者中约占16、2%。临床常见的发育不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青春型,比较多见。主要由内分泌影响不足所引起,其腔长度与颈管长度的比例约1:1;另一种是幼儿型,其腔与颈管长度的比例约为1:2。幼儿型常伴有卵巢发育不全,在原发性不孕症中,本病较为常见。辨治效果,决定于发育不良的程度。


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排卵及生殖道功能正常,无致病因素发现,配偶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但有抗生育免疫证据存在;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引起。免疫性不孕的病因病机是十分复杂的,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为妇产科的疑难病症之一。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导致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的病因复杂繁多,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要导致排卵功能异常、造成黄体功能紊乱等,这种原因导致了内分泌失调性女性不孕。排卵障碍与不孕排卵障碍,又称为不排卵,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排卵障碍除引起不孕外,还可导致失调、闭经、多毛、肥胖等症状。另外,如果长期不排卵,性激素代谢紊乱,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易发生内膜癌及乳腺癌。所以对排卵障碍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积极的检查和治疗。黄体功能不足与不孕正常情况下卵巢排卵后,卵泡将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雌孕激素,分泌量于排卵后7~8天达高峰,然后于前1~2天迅速下降。若垂体及雌激素分泌不足,则卵泡发育成熟将不会完善,卵巢虽能排卵,但黄体发育常受影响而出现黄体功能不足的现象。黄体功能不足包括黄体期缺陷和黄体期缩短,可引起分泌期内膜发育不良而致孕卵不易着床,或虽着床而早期流产。有些妇女受孕后流产极早,可能仅见到周期延迟了1天至数天。临床上无从察觉是流产,有人称之为隐匿妊娠。黄体功能不足约占不孕病因的3%~8%。


炎可使女性不孕:因为是的容器,而炎却改变了内部的环境,因而影响的正常功能。


一、霉菌性炎造成女性不孕不育霉菌性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滴虫性炎,约有80%-90%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主要是奇痒及白带多。壁大量白色样或凝乳状白带,粘膜红肿充血或有红斑点状。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菌丝、孢子及白细胞。霉菌性炎了的正常内环境,白细胞大量吞噬,别外白色念珠菌有凝集的作用,降低活力,导致不孕。


二、滴虫性炎造成女性不孕不育滴虫性炎是妇科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是白带增多,可湿透,白带为黄绿色脓样,质稀,有特殊的臭味。常伴有烧灼感,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的泌尿道症状。小、口充血水肿,后穹窿有大量的脓性泡沫状白带积聚。白带常规显微镜下可见大量游走滴虫。毛滴虫有吞噬的作用,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喜 欢

245

 
上一个:孕前排毒方法有哪些 注意什么
下一个:备孕小夫妻 7种状态生男娃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