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白芷的用价值 1、白芷的传统的功效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通常都会用在治疗头痛、骨痛、牙痛、腹痛、皮肤燥痒等问题;白芷是巫山的特有材,有名的镇痛,后来全国开始慢慢的都在应用。
2、白芷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感,提奋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用量,小量的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诸如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及脊椎等系统,但是如果剂量较大,则容易造成痉挛、等,需要注意用量。
3、通窍止痛。大诗人苏轼曾经头痛、鼻塞,后来一和尚带来一包材,让他煎汤服用,没想到直通鼻窍,使人感到一股清新之气,原来这副就是白芷,又称“香白芷”、“杭白芷”。
4、白芷还能够降血压,白芷中含有异欧前胡素和印度XK,能够起到降血压作用。另外还具有抗菌、抗炎之功效。
白芷的
白芷的副作用 1、抽搐
白芷有解痉作用,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如果服用的剂量过大,很容易就造成了全身痉挛以及抽搐。
2、光敏反应
很多喜欢用白芷粉敷面膜,却越敷越黑。因为白芷能产生光敏作用,其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
3、加重阴虚血热
白芷入肺、脾、胃经。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等症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服用白芷,比如那些阴虚血热的人群就不适宜服用白芷。
白芷相关医书记载 《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本草经疏》: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湿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
《本草汇言》: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头痛、、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湿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本草经百种录》:凡驱风之,未有不枯耗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既知性之所长,又度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木,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殚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