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山慈菇的用价值 山慈菇用于食道癌,常与急性子、制半夏、地鳖虫、石见穿等配合应用;山慈菇用于淋巴肿瘤,常与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贝等配合应用;山慈菇对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内服、外敷,均可应用。
1、山慈菇治宫颈炎症:取刘寄奴60克、败酱草30克、山慈菇30克、白花蛇百草10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60克,水煎汤取1000毫升,待汤温度降至20℃――25℃时,作冲洗用。令患者仰卧、曲腿,用扩阴器扩开,将汤用胶皮管冲洗宫颈。每天1次。治疗期间忌。 宫颈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如电烫、电烙、冷冻、激光等,也可以采用局部涂及手术治疗。
2、山慈菇治疔疮肿毒:山慈菇适量,研末。使用时取少许,加米醋调和外涂。
3、山慈菇治小儿癫痫:山慈菇适量,加茶水研如泥,每次3克,日服1――2次。使吐出痰涎即止。
4、山慈菇治咽喉红肿:山慈菇6克,山豆根6克,射干6克,牛蒡子9克,大青叶9克,水煎服。
5、山慈菇治瘰疬结核:山慈菇15克,连翘30克,煅牡蛎30克,川贝母20克,紫胡15克,研末蜜丸,每次6克,日服2次。
6、山慈菇治恶性肿瘤:证候是或肿胀、积块、灼热、疼痛、瘙痒,或破溃疡流水,口舌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是清肝泄热,利湿解毒。方:龙胆草15g,柴胡10g,黄芩15g,桅子15g,泽泻10g,车前子10g,生地黄15g,当归15g,土茯苓15g,苦参15g,皂角刺15g,山慈菇15g,甘草10g,黄芪30g。局部疼痛重者加乳香6g,没6g;瘙痒者加防风15g,白鲜皮15g,蛇蜕5g。水煎服,每日1剂。
7、山慈菇治乳腺增生病:山慈菇10克,夏枯草15克,益母草15克,浙贝母10克,栝楼10克,水煎服。
8、山慈菇治急性粒细胞性淋巴性白血病:羚羊骨18克,水牛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各30克,玄参15克,紫草根、细叶蛇泡各30克,土鳖虫12克,青黛末15克。水煎服,日1剂。(《奇难杂证》)
9、山慈菇治痈疽肿痛:山慈菇15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水煎外洗。
10、山慈菇治甲状腺肿:生黄芪、生首乌、生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各30g,生白术、山慈菇、露蜂房、生大黄、泽漆各12g,云茯苓、夏枯草、生山、京玄参、半枝莲、炙鳖甲、生苡仁各15g,制半夏、全当归、粉丹皮、人中黄、浙贝母、守宫粉(分吞)各9g,绿升麻、芋艿丸(分吞)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山慈菇的
山慈菇的副作用 山慈菇副作用的临床表现为:中毒后与急性砷中毒所见相同,有流涎、咽喉烧灼感。恶心、频繁呕吐、剧烈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便血、脱水、休克、烦躁不安、、少尿、血尿,严重时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疲乏、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并可出现上升性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肌肉明显松弛,瞳孔散大,血压升高,脉快而弱,以后可出现心力衰竭和发绀等。
山慈菇相关医书记载 1、《本草新编》:“山慈姑,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姑正消痰之,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姑非消痰之,乃散毒之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
2、《本草正义》:“山慈姑之名,始见于《嘉佑本草》,然陈藏器《拾遗》已有之,则名金灯,即其花也。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故诸家以为有小毒,并不以为内服之。至王谬《百一选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枢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外证可敷,内证可服,其效最捷。则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驶极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连服之,则必利下,是以攻逐恶物为专职,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荡涤肠胃,驱除积垢,以减邪毒凭陵之势,亦非能通行百脉,消除皮里膜外之坚积也。且气味俱淡,以质为用,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峻,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肠胃之病,如食积气滞,胸脘不舒,服玉枢丹少许,则顷刻即效。此中微义,亦可深长思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