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中草药 > 

【鱼胆】鱼胆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2-13     浏览:251

文章目录

一、鱼胆的简介
二、鱼胆的
三、鱼胆的功效和作用
四、鱼胆的副作用
五、鱼胆市场


鱼胆的简介


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


鱼胆的胆汁内所含的氢氰酸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不论生吞、煮熟或泡酒,有毒成分都不会被。


如杀鱼时不小心弄破鱼胆,鱼煮熟后味苦。


同所有的动物胆汁一样,鱼胆是极其苦的,若不小心被食用会中毒,一般人无法忍受,所以人们在给刨开肚皮时或给清理鱼杂时都非常小心,以免划破鱼胆。鱼胆一般呈淡淡的青,,青色,青黑色。去除鱼胆苦味的方法:加入小苏打(即碳酸氢钠)。


鱼胆的



鱼胆的功效和作用


鱼胆在中医中具有治病作用,在《纲目》中记载其性味苦、寒,《本草求真》和《本草再新》中分别记载其入肝、胆,肝、肾。


具有泻热、明目的作用。具有用来治疗赤目、热疮、降血压等作用。


在《本经逢原》甚至这样记载青鱼胆汁“水磨点喉痹、痔疮,与熊胆同功。”


所以,造成很多人喜欢自己在家,擅自的食用鱼胆汁。不过,大家往往忽视了鱼胆汁的另一面的危害,中医典籍虽然记录了鱼胆汁的治病功效,但同时也记载了其危害和毒性。


在《本草经疏》记载:“目病非风热盛而由于血虚昏暗者,不宜用。”而且,在性味记录方面,也记载了其有毒,内服慎用。


“是三分毒”的道理我们知道,而且在现代,即使是大补养生物,在不同情况、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使用,也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效果。服用鱼胆汁是同样的道理。


鱼胆的副作用


1956年国内首次报道鱼胆急性中毒,此后中毒病例时有出现,其中不乏中毒死亡者。在中毒病例大多误食淡水鱼胆,有鲤鱼、草鱼、青鱼、鲫鱼、鲢鱼、鲳鱼、鳊鱼等。生吃热食皆可中毒。中毒者多因服用大量鱼胆以清热、明目、止喘、健胃,也有胆汁射入眼内而致盲的报道。鱼胆中毒可出现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病人出现中毒性肝炎,如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多数病例有头痛、头昏、嗜睡,唇、舌麻木,甚至、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而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传导阻滞以及心力衰竭是鱼胆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鱼胆的化学成分复杂,不同的鱼胆成分有所差异,其毒性成分目前尚未清楚。不过有专家提出,鱼胆中含有胆汁毒素也就是组胺、胆盐和氰化物等,能够损害人体的肝肾器官,引起人体肝肾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变性坏死。还能够损害人体的脑细胞和心血管系统,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病变,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鱼胆市场


草鱼的鱼胆有毒,不能食用。


挑选新鲜鱼看6部位:


鱼腮。新鲜的鱼鳃盖紧闭,鱼鳃色泽鲜红,有的还带血,无粘液和污物,无异味。鱼鳃淡红或灰红,鱼已不新鲜。如鱼鳃灰白或变黑,附有浓厚粘液与污垢,并有臭味,说明鱼已变质。


鱼眼。新鲜的鱼眼光洁明亮,略呈凸状,完美无遮盖。不新鲜的鱼眼灰暗无光,甚至还蒙上一层糊状厚膜或污垢物,使眼球模糊不清,并呈凹状。变质的眼球破裂移位。


鱼鳍。新鲜鱼鳍的表皮紧贴鳍的鳍条,完好无损,色泽光亮。不新鲜鱼鳍表皮色泽减退,且有破裂现象。变质的表皮剥脱,鳍条散开。


表皮。新鲜鱼表皮有光泽,鳞片完整,紧贴鱼身,鳞层鲜明,鱼身附着的稀薄粘液是鱼体固有的生理现象。不新鲜鱼表皮灰暗无光泽,鳞片松脱,层次模糊不清,有的鱼鳞片变色,表皮有厚粘液。变质的鱼色泽全变,表皮有厚粘液。变质的鱼色泽全变,表皮液体粘手,且有臭味。


肉质。新鲜鱼肉组织紧密,肉质坚实,用手按弹性明显,手松开被按处的凹陷处久久难以平复,手能使肉与骨脱离。


体态。新鲜鱼拿起来身硬体直,有的鱼如黄墙或鲈鱼、乌鱼等,上市时为保鲜而放入冰块,头尾往上翘,且仍然是新鲜的。若拿在手上肉无弹性,头尾松软下垂,就不够新鲜。新鲜鱼鱼唇坚实,不变色,腹紧,周围呈一圆坑状。不新鲜的唇肉苍白甚至骨分离开裂,腹部胀大松软,突出。

喜 欢

90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月季花】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个:白矾的用价值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