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中草药 > 

仁的用价值

作者:佚名     时间:2017-10-07     浏览:775

文章目录

一、仁的用价值
二、仁的
三、仁的副作用
四、仁相关医书记载


仁的用价值


仁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麻仁,是一种中。虽然麻仁是的种子,但它却具有一定的用价值。仁中含有蛋白质、钙等等营养物质,对于便秘等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1、仁治聘耳,脓水不止:麻子一合,花E脂一分。都研为末,满耳塞,以绵轻拥。(《圣惠方》)


2、仁治伤寒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于仁二升,芍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炙、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伤寒沦》麻子仁丸)


3、仁治赤流肿丹毒:捣子水和敷之。(《千金方》)


4、仁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5、仁治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麻子熬作末,摩上良。


6、仁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


7、仁治金疮腹中瘀血:子三升,大葱白二十枚。各捣令熟,着九升水,煮取一升半,顿服之。若血出不尽,腹中有脓血,更合服,当吐脓血耳。(二物汤)


8、仁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子粥)


9、仁治小儿疳疮:捣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子母秘录》)


10、仁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11、仁治小儿头面疮疥:麻子五升末之,以水和绞取汁,与蜜和敷之。(《千金方》)


12、仁治五淋,小便赤少,中疼痛:冬麻子一升,杵研,滤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葱、椒及熟煮,空心服之。(《食医心镜》)


仁的



仁的副作用


大量食用仁会导致中毒。如食炒仁60~120g,大多在食后1~2小时内发病,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精神错乱,瞳孔散大等。


仁含有毒蕈碱及胆碱等, 若大量食入(60~120g)可发生中毒.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胸闷、腹泻、四肢麻木、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谵语、狂躁、脉搏增速、瞳孔散大、昏睡以致.临床报道, 上述症状大多在食后0.5~2小时内发病, 最长12小时, 中毒程度之轻重与进食量的多少成正比。但其病理变化是可逆的, 预后良好。果皮中可能含有麻醉性树脂成分, 故用时宜除净果皮, 以防中毒。多食损血脉, 滑精气, 妇人多食发带疾。


经洗胃、补液及一般对症治疗,均在1~2天内症状先后消失而愈。


仁相关医书记载


仁出自《日用本草》、《神农本草经》。仁入始见于《本经》,原名麻子。


1、《伤寒明理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


2、《本草经疏》:麻子,性最滑利。甘能补中,中得补则气自益,甘能益血,血脉复则积血破,乳妇产后余疾皆除矣。风并于卫,则卫实而荣虚,荣者,血也、阴也。《经》曰,阴弱者汗自出。麻仁益血补阴,使荣卫调和,风邪去而汗自止也。逐水利小便者,滑利下行,引水气从小便而出也。


3、《品化义》: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闭。凡老年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皆治。大肠闭结不通,不宜推荡,亦不容久闭,以此同紫菀、杏仁润其肺气,滋其大肠,则便自利矣。

喜 欢

423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大力参的用价值
下一个:【老鹳草】老鹳草的功效与作用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