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中草药 > 

香薷的用价值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7-18     浏览:876

文章目录

一、香薷的用价值
二、香薷的
三、香薷的副作用
四、香薷相关医书记载


香薷的用价值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发汗解表、和中利湿。属解表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研末。用治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解痉、利尿、镇痛、镇静、止咳祛痰等作用。


【理研究】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对离体肠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在体外对血管紧张素受体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具降压和降低胆固醇作用。尚有利尿、镇咳和祛痰作用。


【化学成分】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萜类、脂肪酸等,另含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对异丙基苯甲醇、β-蒎烯、4-蒈烯、α-松油烯、百里香酚、草烯、β-金合欢烯和柠檬烯。


【相关方】


①治中暑烦渴:香薷60克。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水一盏,煎服七分,不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香薷散)


②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痛,冷汗出,多渴:香薷60克,蓼子3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6克,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圣济总录》)


③治小儿白秃,发不生,汗出:浓煮陈香薷汁少许,脂和胡粉敷上。(《子母秘录》)


④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千金要方》)


⑤治多发性疖肿,痱子:鲜香薷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手册》)


⑥治皮肤瘙痒,湿疹:鲜香薷全草适量。水煎外洗。(《浙江用植物志》)


香薷的



香薷的副作用


表虚者忌服。


①《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②《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用宜忌


香薷用于暑湿感冒、上吐下泻、发热头痛、小便不畅。香薷宜凉服,且阴虚自汗者应禁用。


饮食宜忌


香薷与山白桃同食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故在服用香薷的同时不可食用山白桃。


香薷相关医书记载


1、《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2、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3、《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4、《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5、《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6、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7、《本草衍义补遗》:属金与水,而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云: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8、《本草纲目》:主脚气寒热。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若用香薷之,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喜 欢

499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牛黄的用价值
下一个:葛花的用价值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