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中草药 > 

【生附子】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佚名     时间:2024-10-03     浏览:558

文章目录

一、生附子的简介
二、生附子的
三、生附子的功效和作用
四、生附子的副作用
五、生附子市场


生附子的简介


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拉丁文名:AconitumcarmichaeliDebx.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中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bL拘挛,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1-1.6厘米。高60-150(-20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


附子汤指以附子为主的中汤剂,主治功效与附子用量及配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剂量有别,主治各异)。附子汤有加味附子汤、人参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


主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生附子的





生附子的功效和作用


时珍:李时珍说:初中为乌头,像乌鸦的头。附着乌头而生的是附子,像子附母。


理:《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除寒湿,治手足折伤,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肿块坚硬、血瘕、金属损伤疮伤。


张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即是代表。生附子配干姜,培补中有发散,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


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尿频之症,皆可应用


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bL拘挛,,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生附子的副作用


附子与乌头虽同属一物,但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在临床应用上略有差异,一般认为附子以补火回阳较优,乌头以散寒止痛见长。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皆有剧毒,内服须加炮制,入汤剂须经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皮肤破损者则不宜应用。


中毒现象:中毒症状:口腔灼热,发麻(从指头开始渐达全身),流涎,恶心,可能呕吐,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脉搏不规则(弱而缓),皮肤冷而粘,面色发白,可能突然死亡。


生附子市场


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厘米,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瞢菱果长约2厘米。花期9-10月份,果期10-11月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为人工栽培。


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喜 欢

110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地龙】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个:五眼果的用价值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