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白茯苓的简介 白茯苓,中名。为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饮片。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又名:金刚兜、金刚刺等,属百合目,百合科攀援灌木,长1-3米,少数可达5米,疏生刺,叶柄长5-15毫米,花绿,浆果直径6-15毫米,熟时红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主要分布于中国、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其根状可以提取淀粉和栲胶,或用来酿酒。
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白茯苓的
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以及泄泻,,淋浊,惊悸,痰饮咳逆,呕逆,恶阻,和健忘等等的症状。
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茯苓既能够利水渗湿,同时又具有健脾的作用,这样对于脾虚不能够云华水湿和停聚化痰的症状,都是具有一定的治疗的作用的。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半夏和陈皮一起食用,也可以选择配上桂枝和白术一起使用。可以治疗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以配上半夏和积壳一起食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
5、抗癌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白茯苓的副作用 我们都知道茯苓有利尿的作用,如果一旦过量服用,那么就会导致小便次数过多,从而伤了身体的根本,令人元气大伤。同时肾虚患者食用之后,会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出现滑精等情况,所以应注意服用剂量以及特殊人群的服用。
常常容易口干以及气虚体弱的患者应该避免服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服用茯苓应避免米醋,浓茶等物质,以及注意服用剂量,否则不仅仅影响效,同时还会发生中毒过敏症状,比如腹痛,皮肤红肿,支气管哮喘发作等情况。
白茯苓市场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