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白菊花的用价值 经现代医学验证,菊中含有有效化学成分,如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从菊中提炼出来的挥发油,含有菊花酮、龙脑、乙酸龙脑酯等。理实验证明,白菊煎剂对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常服菊花煎剂,对心脏有明显扩冠和增加冠脉流量,能降低血清甾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压预防心绞痛。白菊还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服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作用。南方诸省及港澳地区喜欢把白菊花当作解暑的清凉饮料。如果与枸杞一起服用可以明目。
1、白菊花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医学研究表明,白菊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
2、辅助治疗肝阳上亢、血压偏高等:取菊花、金银花各30克,头晕明显的加霜桑叶12克;动脉硬化、胆固醇高者,加山楂24克,分4次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取菊花、霜桑叶各16克,夏枯草10克,加水150毫升,大火煮沸,加少许冰糖代茶饮,可清热明目、降压降脂的作用。
3、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取甘菊花120克,巴戟(去心)30克,肉苁蓉(酒浸)60克,枸杞子90克,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饭前空腹以淡盐水送下。
4、治疗冠心病:取白菊花300克,加温水浸泡过夜,次日煎两次,每次半小时,待沉淀后除去沉渣,再浓缩至500毫升,每次口服25毫升,每日两次,2个月为1疗程。临床证实,服后对胸闷、心悸、气急及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部分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此法无其他副作用。
5、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菊花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于疏散风热,故常用于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
6、用于疔疮肿毒。菊花甘寒益阴,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常配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
白菊花的
白菊花的副作用 中医中,菊花茶属于凉性茶,如果是内热可以使用,但是要是内凉,属阴性,不能饮用,会加重内凉。
菊花是国际上著名的十大有毒观赏花卉之一,不适当的服用可能会引起拉肚子、呕吐等症状,而菊花作为植物,本身的叶子等也有一定的毒性,直接服用其生的叶梗或皮肤接触后可能会引起瘙痒、肿痛、喉痛等症状。
白菊花相关医书记载 《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珍珠囊》:“养目血。”
《用心法》:“去翳膜,明目。”
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