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黄连的用价值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
1、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
黄连可以明显减少胃液的分泌量,它的P《0.01,作用的强度可以跟西米替丁相提并论。
3、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
黄连的副作用 黄连,是一种常用中性,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及大肠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作用。黄连的应用比较广,凡湿邪、热邪均可用黄连清之。但黄连及其制品黄连素等有时会发生不良反应出现副作用,具体如下:
1、疹:常见于四肢及躯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大小、压之褪色的红色丘疹。可服扑尔敏4毫克,10亳克,葡萄糖酸钙1.0克,日三次或防风通圣散(或丸)6克,日三次。
2、敏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突感头晕、舌麻、咽喉不适、脸肿,面部及四肢起荨麻疹,瘙痒异常。可口服赛庚定2毫克,日三次;静滴10%葡萄糖500毫升,加氢化考的松100毫克,10%葡萄糖酸钙10毫克,维生素C1.0克;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t、维生素B,密切观察,对症治疗。
3、过敏性紫癜:全身密布粟粒大小浅红色斑点,压之不褪色,部分融合成片,呈对称分布。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可口服赛庚定4毫克,维生素C200毫克,芦丁20毫克,安络血2.5毫克,日三次或吡哌酸0.25克,日三次。
4、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出冷汗、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应立即停,迅速肌注肾上腺素1毫克,苯海拉明40毫克;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及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加氢化考的松200毫克,密切观察血压。用后休克可很快纠正。
5、头晕、心慌、气短、关节痛:表现为突感头晕、心慌、全身关节痛。应立即停,进行抗过敏治疗。可静推25%葡萄糖50毫升加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维生素C0.5克、5毫克,缓慢推入,并辅以其他对症治疗。
黄连相关医书记载 1、《本草纲目》:“泻肝火,去心窍恶血,止惊悸。”
2、《本草备要》:“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浓肠胃,消心瘀,止盗汗。”
3、《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4、《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5、《本草纲目拾遗》:“主羸瘦气急。”
6、《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7、《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