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怀孕胃气上逆怎么办 1、怀孕胃气上逆怎么办
1.1、基本治法
患儿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其右侧,先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500次,揉中脘3分钟。以双手拇指分别自剑突下,沿肋弓下缘向左右分推(分推腹阴阳)约50次,再摩腹3分钟。揉板门穴300次;再以双手拇指按揉双侧足三里三分钟。患儿取俯卧位,医生坐于其左侧,以拇、食二指推天柱骨自上而下200次,再以双指揉法施于脾俞、胃俞穴,每穴各1分钟。
1.2、随症加减
寒吐者:加补牌经300次,揉外劳宫30次,推上三关300次。热吐者:加清牌经100次,清大肠300次,退下六腑200次,揉外劳宫30次。伤食吐者:加清、补牌经各300次,清大肠300次,推下七节100次,搓摩胁肋50次。
2、胃气上逆是什么
中医证候名,指胃的气机逆转向上所引发的病症,表现有:腹胀、腹痛、呕吐、呃逆(打嗝)、干哕、不思饮食等。
3、胃气上逆有什么症状
不思饮食,脘部胀痛,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噎膈反胃。胃气上逆证有虚实之分。由寒饮、痰浊、食积、胃火等引起的属实证;因久病胃气大虚,乃至胃气衰败,过服寒凉物引起的胃气上逆属虚。实证的胃气上逆,如外邪犯胃者,常兼表证;若饮食停滞者,则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若肝气犯胃,见呕吐吞酸,胀痛连胁;若痰饮内阻,则呕吐清水痰涎。虚证的胃气上逆,如脾胃虚寒,则食入作吐,完谷不化,脘腹冷痛;胃阴虚者,时作干呕,口渴,胃脘部有灼热感,苔光剥。
胃气上逆如何治疗 1、治疗法则
降逆和胃,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呃逆之证,其治疗除针对消除病因之外,常须加用疏通膈间之气的物如丁香、柿蒂、刀豆子等平呃,以助胃气复降。
2、施治方法:内服方
旋复代赭石汤加减:旋复花9克(另包)、生姜6克、代赭石20克、党参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本方适于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候。
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9克、竹茹9克、生姜6克、柿蒂6克、枇杷叶10克、黄芩6克、芦根12克、石斛12克、沙参15克,本方适用于阴虚有热而呕者。
理中汤加减: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吴茱萸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本方适用于中焦虚寒而呕者。
3、饮食疗法
3.1、雪梨1个,丁香5粒,将梨去核后,放入丁香,煨熟而食之。能止呕。
3.2、韭菜汁一茶匙,蜂蜜、竹沥各二茶匙,兑羊乳一小怀,温饮。
3.3、八仙膏:藕汁、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计、白果汁、竹沥、蜂蜜等分,和匀煮熟,任意食之。
3.4、鹅血或白鸭血,热饮一盏,每日1次。
胃气上逆有什么食疗 1、食疗食物
紫苏叶、佛手、薤白、橘皮、木香、白梅花、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等。
2、食疗食谱
2.1、薤白粥:薤白,粳米,煮粥,用于呕吐,胸胁胀痛。
2.2、白梅花茶:白梅花,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于胸闷科,呕吐。
2.3、鲜生山:鲜生山30克,洗净焙干研成细末,清半夏30克,洗净,水煎,去渣,取汤3杯,后调入山粉,再煎2-3沸即可,加白糖适量,空腹服用。
2.4、韭菜:韭菜或韭菜根200克洗净,压烂取汁,每次以此汁1汤匙,和入牛奶半杯,烧煮沸,趁热缓缓饮下,1日可饮服数次。
2.5、佛手柑:佛手柑15克,大米60克,冰糖少许,先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后,加入大米和冰糖共煮至大米极烂,早晚各服食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