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鸦胆子治瘊子 1、鸦胆子是什么
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全株均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0~30厘米,有长柄;小叶5~11枚,对生,长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两侧不对称的斜圆形,边缘有三角形粗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圆锥聚伞花序腋生,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0~30厘米,雌花序长4~18厘米;花极小,红;雄花萼片4,披针形,花瓣4,线状披针形,雄蕊4,着生在花盘下方,花盘4裂;雌花萼片4,三角形,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子房由4心皮组成,大部离生,下部被花盘包围,花柱下弯,柱头长尖形。核果长卵形,先端略向外弯,成熟时黑色,具突起的网纹。花期3~8月。果期4~9月(海南岛、广西)。
2、什么是瘊子
瘊子专业上叫做“寻常疣”(是民间对丝状疣、跖疣、指状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的统称)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子”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手背。初期在正常的皮肤上,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发展成黄豆大小,甚至更大的刺状突起;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干燥,呈样增生,高低不平,强行剥离易出血;数目不定,初起时为一个,因自身,接种以后逐渐增加为数个甚至数十个之多,正常肤色质地较硬。
3、鸦胆子治瘊子的方法
首先将鸦胆子用小轻轻敲破,取出鸦胆子仁,并将鸦胆子仁打成糊状。其次用小刀割去瘊子表面硬物并将鸦胆子糊糊敷在 瘊子上,然后医用胶布保护好。一天换一次,大概三天后瘊子就会脱落,不留下明显的疤痕,就完全根除了。
鸦胆子化学成分与方选录 1、鸦胆子化学成分
1.1、鸦胆子含生物碱(鸦胆子碱和鸦胆宁等)、糖甙(鸦胆灵、鸦胆子甙等)、酚性成分(鸦胆子酚等)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
1.2、油中不皂化物占1.36%,内含挥发油少许;皂化物92.47%,内含油酸(占原油的%-下同)81.87%、亚油酸3.37%、硬脂酸2.65%、棕榈酸6.62%等;还有熔点为152℃的绢丝状结晶体4.59%。
2、方选录
2.1、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粒,白滚水下。(《吉云旅钞》)
2.2、治热性亦痢,及二便因热下血:鸦胆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此物囫囵吞服,去皮时仁有破者,去之勿服,》)
2.3、治疣:鸦胆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疮即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2.4、治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十粒,日二次,连服四、五天。(《广西中草》)
鸦胆子的用禁忌与保存 1、鸦胆子的用禁忌
孕妇及小儿慎用鸦胆子,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鸦胆子。 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不良反应:鸦胆子壳及种子均有毒,临床的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为剧烈的细胞原毒,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肝肾实质有损害作用,并能使内脏动脉显着扩张,引起出血。其挥发油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性。
2、鸦胆子的保存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枝叶杂质,洗净,晒干。用时剥去外壳,取整仁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