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病因 > 

【溶血性贫血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溶血性贫血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6-28     浏览:185    

溶血性贫血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溶血性贫血


一、发病原因


对溶血性疾病可按不同方式分类:按病因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与红细胞外因素;或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也可按红细胞场所分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等。


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以外,所有红细胞内在缺陷都是先天性的,而绝大多数红细胞外溶血因素所致都是后天获得性的。有些情况是在红细胞内在缺陷的基础上又有外界因素诱发溶血。


二、发病机制


溶血的分子病理学机制是红细胞膜的改变。红细胞膜的病变导致红细胞的机制可涉及多个方面:


1、膜的完整性遭到


例如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若能激活补体则补体的终末复合物可穿通红细胞膜。又如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磷脂酶C能分解红细胞膜的磷脂。此外,有微血管病变时,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遭受机械损伤,也可直接损伤膜的完整性而发生溶血。


2.膜改变而被吞噬细胞辨认和清除


吞噬细胞有识别异常细胞能力。吞噬细胞有IgG/Fc段受体及C3b受体,若膜表面附有IgG或C3b则可被吞噬细胞辨认,整个细胞或一部分膜被吞掉。此外,如G-6-PD缺乏时有Heinz小体附着在膜上、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氧化的珠蛋白结合在膜上,膜结构和细胞形态异常均可被吞噬细胞认出而清除。


3.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和细胞变形性减低


红细胞在微循环及通过脾窦小孔(直径比红细胞还小)时,需有较大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改变形状的能力称为可变形性。若可变形性减低,则红细胞在穿过微血管和细小孔隙时易被挤伤和扣留。另外,红细胞在长时间长距离的不断运行过程中需要一个有韧性的膜,能耐受一定的机械损伤,保持膜的完整和稳定,否则红细胞在运行过程中就会破裂。红细胞变形性取决于膜的性能,如膜的微黏度和弹性、红细胞内容物如血红蛋白的性质和浓度、膜面积和细胞体积之比等。正常红细胞呈双凹盘形,其表面积比包裹细胞内容物的最小面积大60%~70%,因而有利于细胞变形。任何原因引起的球形或口形细胞,其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减低,都会使变形性减低。镰状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不正常,且有水分不足,加上膜的继发性改变,变形性差。膜脂质的某些变化使膜的微黏度增加,流动性减低也可能影响膜的可变形性。另外,膜的弹性可使红细胞改变形状后又恢复原形,弹性减低也会影响膜的变形能力。变形能力差的红细胞可引起一些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同时变形性差的红细胞在循环中也容易遭受过多的机械损伤,若膜的稳定性差,则易。变形性差的红细胞也容易在微循环特别是脾脏中滞留,进一步发生变化,并被吞噬细胞清除。膜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膜的骨架蛋白特别是膜收缩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例如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膜中的收缩蛋白二聚体不能形成正常的四聚体,则耐受机械创伤的能力差。α地中海贫血的红细胞膜变形性差,但稳定性并不差;而β地中海贫血的红细胞膜变形性及稳定性都差。遭受不同原因的氧化损伤后,红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易遭氧化,膜蛋白及血红蛋白也易受氧化损伤,影响红细胞膜蛋白特别是骨架蛋白,而且氧化的血红蛋白或珠蛋白又可与膜蛋白交联,影响红细胞变形性,同时也易被吞噬细胞清除。过去认为G-6-PD缺乏者发生氧化溶血时,红细胞主要在血管内,近知有很大部分是被吞噬细胞。


总之,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红细胞膜变化,严重者则红细胞在血循环中即行;膜变化较轻者或可继续运行,或被吞噬细胞清除;介乎二者之间的则依红细胞膜病变的发展和在循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在血管中,或被吞噬细胞清除。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溶血性贫血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溶血性贫血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溶血性贫血”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82

 
上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急性心肌梗死
下一个:【药物过敏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药物过敏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