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病因 > 

【婴儿型黑性痴呆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婴儿型黑性痴呆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7-19     浏览:815

婴儿型黑性痴呆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婴儿型黑性痴呆


一、发病原因


婴儿型黑性痴呆可能系一种溶酶体病。酶的缺陷尚不明了,可能与脂肪酸的过氧化酶缺乏有关。脑组织神经元的溶酶体内有沉积物,认为是蜡样质和脂褐质的蓄积。


溶酶体病:溶酶体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的胞浆内,是细胞的消化器官,含有50多种酸性水解酶,可特异性地分解糖蛋白、脂蛋白、多糖、黏多糖、黏脂、核酸等基质。溶酶体病指溶酶体内某种酶先天性缺陷,致使其底物不能被分解,在细胞内大量贮积,导致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出现特异的临床表现。根据细胞内所贮积的基质不同,溶酶体病可分为神经鞘脂病、黏多糖病、黏脂病及糖蛋白病等。溶酶体病的主要特点为发病率不高,多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较缓慢。除有神经系统症状外,常有肝脾肿大及骨关节受累。目前可通过羊水细胞酶分析进行宫内诊断。


二、发病机制


本症可分为3型。


1、Tay-Sachs病(Ⅰ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此即为早已熟知的婴儿黑性家族性痴呆(infantileamauroticfamilialidiocy)。


本病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已知是由于降解神经节苷脂GM2型的水解酶氨基己糖苷酶(hexaminidase,HEX)活力完全或部分缺乏,以致GM2不能降解而在体内(脑、眼、肝、脾和骨髓)中累积。按近年来的分类法,缺乏HEX-A型的可出现经典的Tay-Sachs病,而如果HEX的A、B两型全缺乏的另称为Sandhoff病。


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多种复杂的脂质,其中包括有几十种神经节苷脂(复合糖脂)。它们的化学结构以神经酰胺(ceramide)为主体,分别几个分子的己糖(半乳糖、葡萄糖)和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acid,NANA)所缀合的大分子物质。由于在其中所含NANA的数量不同,而分别命名为GM(单个NANA)、GD(二分子)、GT(三分子)、GQ(四分子)等。本病病人脑细胞内所累积的物质是含单一分子NANA和三个己糖残基的GM2,是从四己糖苷脂GM1通过β-半乳糖苷酶降解而来,并可由HEX进一步降解为GM3。


本病多见于东欧犹太人,但在诊断时不能除外非犹太人及非白人儿童患病。


诊断依赖于氨基己糖酶同工酶A的测定。本症无特殊治疗,一般在3~4岁死亡。


2、Sandhoff病(Ⅱ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该症病人缺乏氨基己糖酶A和B,这不仅使GM2神经节苷脂在脑中沉积,而且其他β-氨基己糖最终产物糖脂、糖蛋白及低聚糖(oligosaccharide)也在脑与内脏中沉积。临床表现类似Tay-Sachs病,但有内脏受累。GM2神经节苷脂在脑中的含量增加100~200倍,肝、肾、脾、红细胞糖苷脂大量增加,在红细胞中主要是鞘糖脂。


3、少年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Ⅲ型)为氨基己糖酶A部分缺乏所致,发病较Tay-Sachs病及Sandhoff病晚。共济失调和进行性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始于2~6岁。语言丧失、进行性强直状态,手和四肢呈徐动姿势,并有细小痉挛发生,并未发现器官增大、骨骼畸形及空泡细胞,在晚期可失明。患儿多在5~15岁死亡。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婴儿型黑性痴呆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婴儿型黑性痴呆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婴儿型黑性痴呆”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444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克雷白杆菌属感染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克雷白杆菌属感染
下一个:【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