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检查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一般做什么检查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9-10     浏览:48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鉴别


常见检查:嗜异性凝集试验骨髓象分析血常规EB病毒抗体(EBV-Ab)骨髓淋巴细胞系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支原体抗体测定淋巴细胞计数(LY)血清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ASAL)


巨细胞病毒病的临床表现酷似本病,该病肝、脾肿大是由于病毒对靶器官细胞的作用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与淋巴细胞增殖有关。巨细胞病毒病中咽痛和颈淋巴结肿大较少见,血清中无嗜异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测定。本病也需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鉴别,骨髓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儿童中本病尚需与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鉴别,后者多见于幼儿,大多有上呼吸道症状,淋巴结肿大少见,无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异常血象可维持4~5周;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血清中无EB病毒抗体出现。此外本病尚应与甲型病毒性肝炎和链球菌所致的渗出性扁桃体炎鉴别。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一般做什么检查


(一)血象病初起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3万~6万/mm3,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依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等三型。这种异常细胞可能起源于T细胞,亦可见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水痘、腮腺炎等,但其百分比一般低于10%。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患者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人体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二)骨髓象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可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有认为可能为周围血液稀释所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


(三)嗜异性凝集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的阳性率达80%~90%,其原理是病人血清中常含有属于Iㄒ煨钥固澹可和绵羊红细胞或马红细胞凝集。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5个月。较晚出现ㄒ煨钥固逭叱3;指唇下。少数病例(约10%)的嗜异性凝集试验始终阴性,大多属轻型,尤以儿童患者为多。


正常人、血清病患者以及少数患淋巴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等患者,其嗜异性凝集试验也可呈阳性结果(除血清病外,抗体效价均较低),但可用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吸收试验加以鉴别。正常人和上述各种患者(血清病患者除外),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本病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而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嗜异性凝集素效价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若逐周测定效价上升4倍以上,则意义更大。近年来采用玻片凝集法,用马红细胞代替绵羊红细胞,出结果较试管法快,比较灵敏。


(四)EB病毒抗体测定人体受EB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膜壳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核抗体等。


(五)其他EB病毒培养很少用于临床。测定血清中牛红细胞溶血素具诊断价值(效价在1∶400以上)。本病急性期尚可测到自身抗体,如抗i抗体(抗原i仅有于胎儿细胞内)、抗核抗体等。抗i冷凝集效价高时可致自身溶血性贫血。




较迟出现,有助于嗜异性抗体阴例的诊断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种类分类辨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226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雷诺氏病的鉴别】雷诺氏病一般做什么检查
下一个:【高钙血症的鉴别】高钙血症一般做什么检查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