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鉴别 常见检查:红细胞检查、不稳定性血红蛋白试验、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cd55,cd59检测、间接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新生儿溶血症筛查、骨髓象分析、血常规、红细胞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脑脊液胆红素、酸溶血试验、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冷热溶血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骨髓红细胞系统、血红蛋白H包涵体、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值(M/E)、尿隐血(BLD)、尿卟啉原试验(UP)、抗球蛋白试验(Coo试验)、血清锌(Zn)、冷凝集试验、血清铁(Fe)、尿卜琳及其前体、红细胞比积(PCV)、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尿铁(Fe)、血清转铁蛋白、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C)、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库姆斯氏试验、去铁胺试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5'-嘧啶核苷酸酶、红细胞己糖激酶、红细胞磷丙糖异构酶、红细胞磷酸果糖激酶、红细胞平均直径、红细胞部位测定、红细胞谷胱甘肽合成酶、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红细胞环状体、尿血红蛋白定性、红细胞醛缩酶、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清叶酸、粪胆原
溶血性贫血鉴别
1.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急性黄疸型肝炎:
肝大、肝痛及消化道症状较显著,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尿中胆红素阳性,而无贫血,也无网织红细胞增高及血红蛋白尿。
(2)肌红蛋白尿:
多由外伤致大量肌损伤引起,尿呈红色,但血浆颜色不变,分光光度计或电泳法检测可加以区别。
(3)急性失血:
主要是大量内出血时需要鉴别。常见于胃肠道、宫外孕出血。患者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而黄疸比较轻,也无血红蛋白尿,血容量减少及内出血的局部症状明显。
2.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先天性胆红素代谢缺陷疾病:
此类疾病无贫血、无红细胞增加和代偿增生的表现。如Dubin-Johnson综合征和Gilhert综合征。
(2)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的初期
网织红细胞可增高,病史及疗效可分析。
3.容易与溶血病相混的情况有
(1)缺铁性贫血等营养性贫血有效治疗的初期
要随诊观察,加以鉴别。
(2)骨髓无效造血
网织红细胞不高,红细胞寿命不短。
(3)组织或体腔内出血
胆红素(间接)也可升高,出血停止后自然恢复。
(4)胆红素高,无贫血
在Gilbert综合征或其他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见,网织红细胞不高,51Cr红细胞寿命测定正常。
(5)骨髓转移癌。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溶血性贫血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溶血性贫血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溶血性贫血一般做什么检查 溶血性贫血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骨髓象。
5、溶血的试验室诊断,根据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红细胞过多的直接证明 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间接胆红素增多、结合珠蛋白减低、血红蛋白尿以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2)红细胞过多的间接证明 骨髓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骨髓象表现为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甚至倒置。红细胞形态异常,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反映骨髓红细胞造血功能,网织红细胞一般以%表示。红细胞老化的生化标记物,红细胞肌酸含量[正常(5.2?1.9)mg/dl,RBC]增多反映红系代偿性增生,外周血年轻红细胞比例增多。
(3)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 减少如果可以除外糖尿病和失血性贫血,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价溶血的有用指标。
(4)99Tc及111In双标记作全身骨髓γ照相有助于了解造血部位及功能。红细胞铁转换率(EITR)均增加。
(5)己糖激酶、谷草转氨酶和尿卟啉-1-合成酶,特别有助于估计溶血程度。
6特殊试验: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自溶血试验;异丙醇试验及(或)热变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和抗硷血红蛋白试验。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X线、B超、生化、肝肾功及CT、MRI等检查。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溶血性贫血的鉴别,溶血性贫血的种类分类辨别,溶血性贫血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