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鉴别 常见检查:狼疮带试验、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测定、尿常规、狼疮细胞试验、血常规、抗核抗体(ANA)、血清结合珠蛋白、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测定(α1-AT)、抗球蛋白试验(Coo试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T细胞花环形成试验、抗心磷脂抗体(ACA)、库姆斯氏试验、红细胞表面电荷、抗心肌磷脂抗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积液β2-微球蛋白、抗组蛋白抗体、抗脱氧核糖核酸(DNA)抗体、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可提取核抗原(ENA)自身抗体谱带分析、抗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抗ENA抗体、脑脊液游离型髓鞘碱性蛋白、抗淋巴细胞抗体(ALA)、单相琼脂扩散试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鉴别
临床上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1.皮肌炎
也可表现为面部红斑,甚至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肌无力、肌痛,但多数病例有血肌酶升高,肌肉活检有特异性炎症。
2.类风湿关节炎
RF阳性,补体水平正常或升高,抗ds-DNA抗体阴性及抗Sm抗体阴性,且X线骨关节特征性变化与SLE不同。
3.结节性多动脉炎
临床表现也是变化多端、多系统损害,但其自身抗体检查多为阴性,组织病理改变也与SLE显著不同。
4.混合结缔组织病只有多系统损害的特征
但少有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及心脏损害,手和面部皮损具有硬皮病改变的特征,RNP抗体滴度显著升高(>1∶500),病程长,对激素治疗特别敏感,预后也好。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做什么检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
1.血常规及血沉
最常见的是不同程度的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为溶血性贫血,有抗红细胞性抗体,约15%病人Coomb试验阳性。白细胞多在(2.0~4.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降低。淋巴细胞降低与SLE的活动性有明显关系。有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若无感染,即使高热也无白细胞升高。1/3的病人有轻度血小板下降。活动期血沉多增速。
2.尿常规
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或脓尿。
3.生化检查
可有转氨酶升高,浊度试验异常。当有肾功能不全时,BUN、肌酐可升高。然而蛋白电泳多示有γ球蛋白升高,此种改变通常与病情活动性平行,可随着病情好转而降低,因此也可作为病情动态观察的一项指标。
4.免疫学检查
(1)狼疮细胞:
即LE细胞,是由于病人血清中存在的抗白抗体作用于已受损的细胞核,使白发生变化,形成圆形的无结构的均匀体,该均匀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即形成LE细胞。用瑞氏染色,可见在1个较大的粒细胞中含有1个圆形无结构的烟雾状紫红色均匀体,并将中性粒细胞的核挤到一边。若该种均匀体未被吞噬,而被许多中性粒细胞所包围,则可形成所谓的“玫瑰花结”。该试验方法为取病人血液使其凝固,在37℃保温2h,捣碎血块,离心沉淀,取淡上层白细胞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此法阳性率为50%~80%,其阳性率与检查时间、次数、是否经过治疗等有关。通常在病情活动期及晚期阳性率较高,应多次进行,甚至需要几十次检查才能发现LE细胞。LE细胞对SLE的诊断并无特异性,还可见于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白血病等。由于方法繁杂,受检查人个体影响和物影响且阳性率较低,日益不为人们所采用。目前采用简便可靠的抗核抗体代之,两者具有同等的临床意义。
(2)抗核抗体谱:
①抗核抗体(ANA):是对各种细胞核成分抗体的总称。SLE的ANA阳性率高达95%,其滴定度较高,大于1∶80的ANA对SLE的诊断意义大。ANA对SLE也无特异性,也可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舍格伦综合征等,但其阳性率和滴定度较低。周边型及均质型多见于SLE,有一定诊断意义。②抗dsDNA抗体,对SLE特异性高,阳性率为50%~80%,抗体效价随病情缓解而下降。③抗Sm抗体,特异性高,SLE病人的阳性率是20%~30%。本抗体与SLE活动性无关。④其他自身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均可出现阳性。SLE可出现的多种自身抗体。
(3)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物(即假阳性的试验),均针对基本上相同的磷脂抗原。抗体在血管内能抑制血凝,但有此抗体的患者不但无出血倾向,反而容易发生动脉与静脉的血栓形成,此外也常发生习惯性流产与血小板减少症。以上诸症状及抗磷脂抗体共同构成抗磷脂综合征。
(4)SLE其他自身抗体:
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抗体出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还有抗粒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和抗淋巴细胞抗体。对高尔基体、核糖体的抗体,针对细胞框架成分、微纤维等的抗体。约1/3的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
(5)免疫球蛋白:
多数病人IgG、I升高,这是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造成的。
(6)补体:
半数病人有低补体血症。血清总补体(CH50),C3含量降低,可间接反映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加,与病情活动有关。补体分解物C3a,C5a增加也代表病情活动。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方法甚多,但无一令人满意者。
5.免疫病理检查
(1)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本方法所提供的病理诊断对治疗狼疮性肾炎和估计预后有价值。至少应包括光镜、荧光镜检查,必要时可用电镜检查。用免疫组化方法可鉴定淋巴细胞的亚型及沉积物的成分。
(2)皮肤狼疮带试验:
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病人的皮肤,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出现一条局限性免疫球蛋白沉淀带,呈黄绿色,为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与补体在表皮真皮交界处的结合物。SLE病人阳性率为50%~70%。如从病损部位取材,则多种皮肤病均为阳性,故应自暴露部位正常皮肤取材,以提高本试验的特异性。在治疗中,免疫荧光带可随着病情的缓解而消失,因此可用此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
6.X线检查
X线检查以间质性肺炎改变为主,两肺下野有小片状炎性阴影和盘状肺不张,胸腔积液等,以及由心肌炎引起的普遍性心脏扩大和心包积液。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种类分类辨别,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