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鉴别 常见检查:心电图、血管杂音、血管造影、脉搏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鉴别
典型的上下肢血压的显著差别及杂音可提示本病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诊。鉴别诊断应考虑主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及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1、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者则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凡年轻人尤其女性具有下列一种以上表现者,应怀疑或诊断本病。
1)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伴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或两侧肢体脉压差大于1.33kpa(10mmHg)或下肢收缩压较上肢收缩压低于2.67kPa(20mmHg)(相同宽度袖带)者。
2)脑动脉缺血症状,伴有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颈部血管杂音者。但有些轻人,由于脉压增大或心率增快,于右侧颈部可闻及轻度血管杂音,应与病理性杂音相鉴别诊断根据以下特点:40岁以下,特别是女性,而出现典型症状和体征一个月以上,肢体或脑部。
3)近期发生的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伴有上腹部二级以上高调血管性杂音。
4)不明显低热、血沉快,伴有血管性姆音、四肢脉搏或血压有异常改变者。并可累及肺动脉或冠状动脉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5)无脉病眼底改变者.
2、主动脉瓣狭
大多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成年人,多无风湿病史,常于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由于左心室的代偿能力很强,临床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仅主诉容易疲劳,这类患者称为无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由于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症状,当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后,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头目眩晕,但是相当时期内,由于运动后心搏增加,左心房收缩压增强,尚能维持一定的心排血量,故上述症状相对稳定不变。一旦出现运动后晕倒、心绞痛等症状,则表明病情恶化。
3、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胎儿血循环沟通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的血管,位于左肺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峡部之间,正常状态多于出生后短期内闭合。如未能闭合,称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的症状取决于导管的粗细、分流量的大小、肺血管阻力的高低、患者年龄以及合并的心内畸形。足月患婴虽导管粗大,需出生后6 8周,待肺血管阻力下降后才出现症状。早产婴儿由于肺小动脉平滑肌较少,血管阻力较早下降,故于第一周即可有症状,往往出现气促、心动过速和急性呼吸困难等。于哺乳时更为明显,且易患感冒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此后小儿期得到代偿,很少有自觉症状,只是发育欠佳,身材瘦小。有些儿童仅在劳累后易感到疲乏、心悸。未闭导管中等大小患者一般都无症状,直至20多岁剧烈活动后才出现气急、心悸等心功能失代偿症状。肺动脉高压虽然可在2岁以下出现,但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征候大都在年龄较大才表现出头晕、气促、咯血。活动后发绀(多以下半身发绀明显)。若并发亚急性心内膜炎,则有发热、食欲不振、出汗等全身症状。心内膜炎在儿童期很少发生,而以青年期多见。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般做什么检查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检查
主动脉造影可明确缩窄段的部位、长度,主动脉腔狭窄程度,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分支的分布情况和是否受累,侧支循环血管情况,有时尚可显示未闭的动脉导管。对于典型的主动脉缩窄病例不必要常规作主动脉造影检查,但对缩窄段病变部位异常及长段主动脉缩窄病例,如下背部可听到杂音,肋骨切迹仅限于一侧或位置较低者,则主动脉造影术提供的资料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改变取决于缩窄病变和高血压的轻重程度和病程的长短。童年期病例心电图检查可无异常发现,年龄较大者则常显示左心室肥大和劳损。阌衅渌心脏血管病变者,则可显示双心室肥大或右心室肥大。成年病例,如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损害或束支传导阻滞。应慎重考虑病人能否耐受手术治疗。
2、心导管检查:
经股动脉插入导管向上送入降主动脉,如能通过缩窄段可测定缩窄段近端主动脉压力。然后,缓慢地拉出导管,同时连续记录主动脉压力。导管通过缩窄段时,血压立即突然降低。缩窄段上下端主动脉压力存在显著压差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而且还可以判断缩窄病变的轻重程度。阌衅渌心脏血管病变者,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可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亦可显示主动脉缩窄病变。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鉴别,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种类分类辨别,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