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后尿道瓣膜的鉴别 常见检查:肾脏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肾图、造影、尿流率测定、尿液细胞学检查、肾功能检查、尿比重(SG)、尿肌酐、尿动力学检查
尿道瓣膜应与先天性颈部梗阻、先天性精阜肥大、神经源性功能失调、慢性肾炎及多囊肾等相鉴别。成年的后尿道瓣膜应与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因后尿道瓣膜可导致前列腺部尿道梭形扩张,颈部隆起,产生颈部增生的假象,而致不必要的手术。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儿后尿道瓣膜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小儿后尿道瓣膜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小儿后尿道瓣膜一般做什么检查 一、检查:
化验检查:有感染时,尿液检查有白细胞、脓细胞。新生儿出生后行尿液引流和抗炎治疗5~7天后的血肌酐水平可作为患儿肾功能指标的基准值,但刚出生婴儿的血肌酐值则反映的为母体的肾功能水平。除肌酐水平升高外,肾浓缩功能减退,尿比重低而固定,这与梗阻引起的高压导致肾单位远端部分发育和功能障碍有关,肾浓缩功能障碍导致两个后果:
①肾脏对水的调控能力降低使患儿在有水丢失时(如呕吐、腹泻、高热等)更易于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②高尿流量导致进一步的输尿管和功能异常。有的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常有低钾、低钠血症,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1.放射性核素肾图、肾脏超声检查和静脉尿路造影 可发现有双侧肾积水。两侧积水的程度可不一致,亦可为单侧。当肾功能丧失后,静脉肾盂造影可不显影。但是肾盂输尿管正常者,并不能完全排除尿道瓣膜。双侧肾、输尿管积水、厚壁及扩张的后尿道高度提示后尿道瓣膜。超声显示肾脏皮髓质界限清楚是预后良好的表现。胎儿期如超声检查发现双肾积水及持续性充盈须疑及本病,并于出生后24h行超声检查或尿道造影,近来有胎儿镜检查的报道。放射性核素肾图可用于观察总肾和分肾功能,对新生儿须延迟至出生后1月后进行,以利于肾脏发育成熟,初期的肾图检查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2.尿道造影 尿道造影对诊断帮助很大,排尿性尿道造影更有价值。正由于这种检查的广泛应用,本病的诊断率正在逐年增加。最常见的第Ⅰ型,可见到瓣膜处有很薄的一层充盈缺损,可见小梁形成的表现,缺损的近端后尿道扩张,颈部肌肉突入,似有狭窄,后尿道极度扩张时,与颈连在一起,形似葫芦,而前尿道尿流细或无尿液。第Ⅱ型及第Ⅲ型(精阜近端有隔膜者)后尿道并不扩张。精阜近端有隔膜的第Ⅲ型,当行逆行尿道造影时,造影剂于隔膜处受阻,造影剂停留在后尿道内,把隔膜鼓向,呈球状。逆行尿道造影及排尿性尿道造影对比检查,诊断价值更大。
3.尿道镜检查 可直接看到瓣膜,适用于所有患者,且可除外共存的其他疾病,如重复尿道、巨尿道、前尿道憩室和空洞性脊髓膨出等。另外,我们有两例尿潴留儿童病员行耻骨上造口时,用尿道探子行后尿道会师检查,一根经由颈向外,另一根由尿道口向内进入后尿道,二者在瓣膜处相会,两个探子虽可碰到,但有隔膜的感觉。后行尿道造影证实为后尿道瓣膜。因而用探子探测,也可作为一种诊断方法。
4.尿动力学检查 尿流率检查对下尿路梗阻诊断价值很大,但因婴幼儿不合作而受到了限制。测压显示为失代偿,残余尿多,容量大,低顺应性。如顺应性过低所致的内高压,则不能进行输尿管再植。尿道压力图测定对定位诊断有较大的意义,正常婴幼儿尿道压力图为坡形,先天性后尿道瓣膜则可于瓣膜处突然压力升高呈鞍形曲线。压力/流率检查、尿道造影-压力-流率检查诊断最准确,但常常因儿童不合作而不能进行。上尿路动力学检查也有一定意义,当后尿道瓣膜处理后上尿路积水不缓解时,须行本检查以明确积水原因。经皮上尿路压力-流率试验(Whitaker试验)有助于鉴别上尿路的机械或动力性梗阻。研究表明,真正的输尿管交界处梗阻发生率极低。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儿后尿道瓣膜的鉴别,小儿后尿道瓣膜的种类分类辨别,小儿后尿道瓣膜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小儿后尿道瓣膜”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