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常见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窦性P波与异位房性P波的鉴别:高位房性P波可完全符合窦性P波的心电图诊断标准(P波在Ⅱ为正向,在aVR导联上负向,P-R≥0.12s),在心电图上仔细比较各导联上P波与窦性心律时的形态有助于鉴别,有时房性P波在某些导联上可与窦性P波相似而在同步记录的另一些导联则有区别。多导记录以区分窦性P波与房性P波有助于提高窦房结不应期及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的可靠性。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时,P波往往重叠于其他成分中,无法与窦性心律时进行形态学的比较。这时可用两种方法解决:①利用PEP-PED-Pv1所反应的心房激动时序进行比较(即在两个单极食管导联与V1同步记录中观察其P波波峰的时相关系);②利用单极与双极食管导联P波的形态与窦性心律时进行比较。此两种方法均能更有把握地将异位房性P波与窦性P波区别开来,从而有助于房内折返性(或自律增高性)心动过速与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慢性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也有助于窦房折返与房内折返所致心房回波的鉴别。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一般做什么检查 1.心电图特点
(1)典型心电图特点:
①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而和其后心动过速中的P波形态相同。P′-R间期>0.12s。
②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一般在100~180次/min,<250次/min。
③P′波出现在QRS波之前:RP′/P′R>1。也可见于R后P′波的房性心动过速。QRS波为室上性图形。
④心动过速开始可见速率逐渐加快的现象,此即异位灶的“温醒”现象。
⑤AAT发作呈突发、突止,常自动发生,由舒张晚期房性期前收缩开始形成期外收缩性房性心动过速。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电不能诱发及终止发作。颈动脉窦不能终止发作。也不能被电超速抑止,甚或出现超速加速。
⑥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使心室率慢于心房率,但心动过速不终止。
(2)对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
①在同一AAT患者的不同时间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可以有明显变化。
②心动过速发作时初始几个P′-P′间距有逐渐缩短现象(温醒现象),然后稳定于一水平,固定不变,通常P′-P′间距相差不超过20ms。终止前逐渐减速,终止时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③心动过速呈阵发性发作,可历时数秒钟、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乃至10余天。
④心动过速每次发作时第1个P′波与其前1个窦性P波的联律间期不固定。
⑤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有房性期前收缩的插入,可使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加快。
⑥心动过速发作时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可为2∶1、3∶1或3∶2或文氏型传导阻滞。尤其是应用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时更易发生。
⑦由于病灶在房内,心房以下的组织并未参与,所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并不影响心动过速的频率,或发生束支阻滞时亦并不改变P′-R间期或R-P′间期,除非伴有H-V间期延长。
⑧按压颈动脉窦或眼球等迷走神经方法不能使房性心动过速终止。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AAT可使心动过速减慢,但不易终止其发作。电击也不易奏效。
⑨可根据对心房内异位起搏点射频消融靶点的结果对照,从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初步判断异位起搏点的位置。其部位特点与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相似。
2.电生理检查特点
(1)房性期前收缩通常不能诱发和终止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但能重整其频率。
(2)心动过速的发作与房内或房室传导延缓无关。
(3)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心律时不同。
(4)A-H间期与心动过速的频率有关。
(5)心动过速的第1个P′波与心动过速其后连续的P′波相同。
(6)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不被超速起搏抑止,但起搏通常不能终止心动过速,有人认为反可使其频率加快。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种类分类辨别,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