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肺炎的鉴别 常见检查: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补体结合试验(CFT)、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布氏杆菌凝集试验、迟发性皮肤反应、平片、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布氏菌肺炎鉴别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须与伴有发热、关节炎、炎、脑膜炎及肝脾肿大等多种疾病相鉴别,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肺结核
活动性浸润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都可引起急性发热与肺部病变,但局限性症状如关节痛和神经痛不著,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抗结核物治疗有效。
2.伤寒、副伤寒
稽留热、玫瑰疹、出汗不著,肥达氏试验阳性,血培养分离为伤寒或副伤寒杆菌。
3.疟疾
发热急剧,周期性寒战,发热反复发作,脾大明显,血液或骨髓涂片可找到疟原虫。
4.风湿热
白细胞增多,血沉明显增快,心脏瓣膜及心肌病变,环形红斑,抗链球菌溶血素 O 增高,对水杨酸制剂的疗效好。
5.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通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新近出现的心脏杂音并有强度与质的改变,皮肤瘀点,栓塞现象,血培养阳性。
6.其他
应与类风湿关节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兔热病、钩端螺旋体病、淋巴肉芽肿、病毒性肝炎、肝包虫病、黑热病、结核性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鉴别。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布氏菌肺炎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布氏菌肺炎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布氏菌肺炎一般做什么检查 布氏菌肺炎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有时可见到异常淋巴细胞。血沉增速。部分病例可有正色素大细胞性贫血。
2.细菌培养
血培养和骨髓培养可分离出病原菌,牛布氏菌初分离时不易生长,需有适宜的二氧化碳环境。绵羊布氏菌的血培养阳性率较高,急性期或复发时可达70%~80%,骨髓培养可更高。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大的淋巴结,肺内肉芽肿活检也能分离到病原菌。其他如脑脊液 (脑膜炎病例),关节滑囊液、乳汁、分泌物、尿液、等均可分离到病原菌。慢性期各种培养阳性率均很低。
3.血清学检查
(1)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本法快速、简便、敏感性强。用未稀释的血清在玻片上同染色抗原直接反应,凡5~10min内发生明显凝集者视为阳性。
是一种相对的定量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此反应一般在感染后7天可获阳性结果,至第2周常呈强阳性。单份血清凝集效价在1∶100以上或双份血清凝集效价升高4倍以上者有助于本病诊断。急性期阳性率80%~90%,慢性期仅30%~60%。曾接种霍乱或兔热病菌苗,作布氏菌素皮内试验或耶尔森菌肠炎者,凝集试验均可呈假阳性。
系不完全抗体,能使血清学试验在血清低稀释度时为阴性(前带现象),但在较高的稀释度中为阳性反应。可用Coo抗球蛋白试验检出之,阳性标准为1∶160~1∶320,此法为慢性期布氏菌病(Brucellosis)中一种重要的实验诊断方法。
用二巯基乙醇或半胱氨酸等含巯基的化合物处理血清,以I,测定血清中IgG抗体。如处理后血清效价比处理前总效价降低20%~30%以上,即有诊断意义。此法只需检查单份血清,对布氏菌病与菌苗免疫效果的鉴定有一定意义。
(2)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抗体(主要为IgG)出现较晚,约在发病后20~25天出现,其滴定效价1∶16以上者为阳性。敏感性不及凝集反应,但特异性高,在布氏菌病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
(3)迟发性皮肤反应:
以布氏菌素或布氏菌蛋白提取物做皮内注射以测定皮肤反应。24~48h观察结果,浸润1~2cm为弱阳性,2~3cm为阳性,4~6cm为强阳性,如红肿在6~8h以内消失者为假阳性。皮试可使血清抗体升高,或产生全身反应。患者皮肤反应出现较抗体为迟,但持续时间长,有的可维持数年,个别病例可达10年,因此对追溯诊断有帮助,也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判断结果时要排除由于免疫接种而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X线胸片改变通常表现为肺门和支气管周围浸润性阴影或单个肉芽肿病变,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少见。慢性期可有肺纤维化或钙化。关节摄片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两侧骨质稀疏,伴有骨质增生或硬化。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布氏菌肺炎的鉴别,布氏菌肺炎的种类分类辨别,布氏菌肺炎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布氏菌肺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