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症状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6-28     浏览:89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


一、症状:


1、患肢肿胀 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而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病人,肿胀仅局限在小腿;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两下肢均出现肿胀。血栓如起始于髂-股静脉,则早期即出现大腿肿胀。如起于小腿静脉丛,逐渐延伸至髂-股静脉,则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肿胀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之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表现为组织张力减弱,再表现为患肢周径逐步缩小,但很难转为正常,除非血栓早期被完全清除。血栓形成后期,虽然部分静脉已再通,但由于静脉瓣膜功能已被,患肢静脉压仍较高,其表现类似于原发性下肢瓣膜功能不全。


2.疼痛和压痛 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


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


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


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大。


3.浅静脉曲张 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4.股青肿 下肢DVT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萎,易出现休克表现及下肢湿性坏疽。


5.股白肿 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时,下肢水肿在数小时内达到最高程度,肿胀呈可凹性及高张力,阻塞主要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当合并感染时,动脉持续痉挛,可见全肢体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网状的小静脉扩张,称为疼痛性股白种(Phlegmasia Alba Dolens)。


股青肿和股白肿较少见,是一种紧急状况,需紧急手术取栓,方能挽救患肢。


1).病史 当病人一侧下肢突然肿胀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如近期手术史、外伤史、下肢感染史、妇女分娩后长期卧床,以及恶性肿瘤等。


2).栓塞平面的评估 根据肢体肿胀的平面体征估计静脉血栓的上界:


①小腿中部以下水肿为N静脉;


②膝以下水肿,为股浅静脉;


③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总静脉;


④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


⑤双侧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


3).病程的评估


(1)全肢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自然演进过程。


①I型:病程都在3年以内,其中1年之内者占86%。


②ⅡA型:病程1~10年者占67%。


③ⅡB型:病程5~20年者占75%。


④Ⅲ型:病程在15年以上者占91%。


(2)局段病变:病变部位越向近侧,再通也越迟。


①髂和髂-股段闭塞者,病程多在15年以上,占63%。


②股浅静脉及其远侧段闭塞者,病程3年以内的占70%。


4).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一、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每年发生肺栓塞65万人,死于肺栓塞者达24万人。英国统计每年发生非致命肺栓塞4万人,因肺栓塞致死的住院患者2万人左右。有学者认为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有报道称髂股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20%~30%。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三大体征为肺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因此,临床上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目前临床上预防肺栓塞多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放入下腔静脉,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但安置滤器可发生滤器移位、阻塞、出血等并发症,且费用较高,故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以下情况可考虑安置滤器:


①DVT禁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有严重出血并发症。


②抗凝治疗仍有肺栓塞者。


③动脉血栓摘除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④首次肺栓塞后残留DVT。


⑤广泛大面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应选择健侧,若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则应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


2、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量的调整通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为宜。溶栓过程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血管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如有穿刺部位出血,可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输血或血浆对症治疗。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遭受,甚至消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变化,重者形成局部溃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报导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照医嘱,出院后穿弹力袜,口服抗凝物(如拜阿司匹林100mg(/次・天))3个月至半年,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一般很少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对于已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患者,若有瓣膜关闭不全的可采用瓣膜修补术,手术时操作应轻巧,避免损伤静脉。术中用脉冲电极小腿肌肉增加收缩促进回流,术后鼓励病人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均取得满意疗效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516

 
上一个:【皮肤病的症状】皮肤病的早期症状
下一个:【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症状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