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症状 >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的症状】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的早期症状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6-30     浏览:621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的症状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症状诊断


一、症状:


有易患因素,如女性、阳性家族史、臀位产及羊水过少。


由于患儿年龄、脱位程度以及单侧或双侧病变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不同,然而主要的征象如下:


1.步态跛行


常为就诊的惟一主诉。单侧者身体向患侧晃动。双侧者有明显的 鸭步 左右摇摆,同时可见腰椎前突,后突。




2.双下肢不等长


见于单侧脱位者。单侧者股纹、臀纹不对称。双侧者会变宽。


3.大粗隆改变


大粗隆上升、突出、位于Nelaton线(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的连线)以上。


4.几种体征的检查


(1)欧土兰尼(Ortolani)征:多用于新生儿期病儿双侧髋关节常规检查,以便早诊早治。阳性者为平卧位屈髋90 ,检查者握力向下可致髋脱位,外展时髋可复位。本征是检查患髋是否易复位为目的。


(2)加里阿滋(Galeazzi)征或阿里斯(Allis)征:阳性者为单侧脱位时平卧屈髋屈膝二足放台上,可见双膝高低不等。


(3)巴罗(Barlow)试验:多用于检查新生儿,屈髋90 ,屈膝使足跟触及,一手握住踝与股骨大、小粗隆,另一手固定骨盆,髋从中立位渐内收并轻用力向下或拇指在小粗隆部加压,可引起股骨头向后脱出。然后外展髋并稍加牵引可使之复位。此为不稳定髋。


(4)望远镜试验:检查者左手扶患髋大粗隆,右手持患肢上下推拉,左手可感大粗隆上下移动。


(5)川德伦堡(Trendelenburg)试验:患儿单腿负重站立,正常时对侧骨盆上升以保持平衡,脱位时因臀中肌松弛力弱致对侧骨盆下沉。发育性髋脱位可并存斜颈、跖骨内收等姿势性畸形。


二、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及有无易患因素,如女性、阳性家庭史、臀位产及羊水过少等,可确诊为本症。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小儿发育性髋脱位并发症,小儿发育性髋脱位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的并发症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并发症


一、并发症:


本症可致跛行和腰痛。


1.再脱位 可发生在手法复位当时或在复位以后。再脱位的程度可从轻度半脱位到完全脱位。晚期再脱位可发生在石膏固定期间或拆去石膏后。


妨碍复位的因素亦可引起再脱位,更换石膏时病儿躁动或粗暴检查也可引起再脱位。前倾角过大是后期脱位的原因,多在开始走路后发生。在石膏内发生脱位者,需拆去石膏作关节造影。对复位不满意的,需再切开复位。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为医源性并发症。可由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于过度外展位及内收肌紧张而对软骨及骨造成的机械性,或切开复位的创伤,以及拆除石膏后强力活动髋关节所致。若发生在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以前,X线照片表现为骨化中心出现晚、股骨颈变宽。若发生在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后,则先表现为化骨核密度增加,继而有吸收变化。最后股骨头扁平。缺血坏死后期,因粗隆代偿发育而并发髋内翻。


3.骨折 闭合或切开复位时可因暴力而引起股骨头骨骺分离,股骨颈或粗隆下骨折。大儿童多并发于长期牵引,骨废用萎缩。一旦发生骨折,要待骨折愈合后再处理脱位。若术前有前倾角过大者,在处理医源性骨折时可一并纠正。


4.神经 复位时过牵或手法使股骨头与骨盆压挤,均可损伤神经。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可受损伤。如能及早诊断,应使之再脱位以减少神经的张力。


5.术后关节活动受限或强直 其原因多与手术关节软骨面,术前或术中松解关节四周软组织不充分,术后石膏固定过久,过早负重或术后牵引不足,感染和病儿年龄太大有关。个别病儿有瘢痕体质也是关节强直的因素。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症状,小儿发育性髋脱位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小儿发育性髋脱位”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301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脓窠疮的症状】脓窠疮的早期症状
下一个:【脊髓蛛网膜炎的症状】脊髓蛛网膜炎的早期症状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