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的症状 一、症状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大多属于无排卵型,可分:
1.E过多型 内膜迅速增生肥厚,坏死脱落,导致经量过多,周期间隔缩短。表现为频发伴过多。
2.E低落型 E水平虽低落,但因卵泡不规则,一些卵泡尚未完全萎缩,另一些卵泡又发育而出现E累积现象,同样使内膜增生肥厚,脱落时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多有一段停经时间之后出现出血,故常有不规则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两型中以后者更为多见。
二、诊断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应在排除其他病变的基础上确定诊断。因而要有详尽的病史,细致全面的体检,尤其要重视有无肝脾肿大以便发现凝血障碍性疾病。妇科检查时要注意情况,肛诊注意大小及硬度,以排除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如先兆流产、不全流产。假如病人母亲在妊娠期间有服用己烯雌酚等合成E物史,要考虑排除宫颈腺病及透明细胞癌的可能。少女感情脆弱,如有精神紧张(如、惊吓)、体力过度消耗(如运动锻炼、工作劳累)、甲状腺功能轻度减低都可引起紊乱。因此甲状腺功能检查应列为常规。
青春期过多病例中凝血障碍也占重要位置,尤其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e throm bocytopenic purpura,ITP)。Claesseus(1981)报道青春期过多病例59例中有18.6%为原发性凝血障碍,其中4例为特发性ITP,3例为willebrand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先天性出血素质,出血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Ⅷ缺乏),2例为Glanzmanus病(血小板功能不全,血块退缩不良,出血时间延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各1例。上述59例严重过多病例中有49%(29/59)入院时血红蛋白<100g/L,平均血红蛋白79g/L,其中28%(17/59)为凝血障碍病例。需要输血或输血浆的病例中有35%由于凝血缺陷,由此可见凝血障碍与青春期过多的关系。询问病史时强调了解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易致皮肤青紫,有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并发症,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的并发症 贫血,严重者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症状,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