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的症状 一、临床症状
1.症状
(1)腹痛:
白线疝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数病人仅表现为上腹局限性隐痛,而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深部疼痛。腹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疝块通过白线的肋间神经纤维导致局限性疼痛,大网膜、肝圆韧带受到牵扯引起深部疼痛。腹痛可放射到下及背部。疼痛程度与、进食及重体力劳动有关,改变,尤其是平卧时疼痛常减轻或消失,而进食后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加重。腹痛的严重程度与疝的大小不成正比,往往疝很小而临床症状很重。
(2)恶心、呕吐:
少数白线疝病人除腹痛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机制为:①脱出的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牵拉可引起深部疼痛,并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②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的牵扯可导致幽门痉挛,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
(1)腹壁肿块:
腹壁肿块是白线疝的主要体征。由于白线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因此疝块多位于脐上剑突与脐之间的白线上,可偏于中线一侧,站立或饭后疝块更为明显。疝块直径一般在2~4cm左右,有学者报道疝块最大者直径达15cm,少数病人疝块很小,只是皮下一个柔软的圆形突起,不易察觉,肥胖病人则更难发现。当疝内容物回纳后可触及白线处有筋膜性疝环孔的边缘。
(2)Litten征阳性:
体格检查时将手指放在病人怀疑疝的部位,嘱其在立位时用力咳嗽,往往在咳嗽的同时,手指可感到有碎裂声,即为Litten征阳性。
(3)诱发疼痛: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肿块向外牵拉,常因牵扯了肝圆韧带、腹膜或大网膜而诱发患者腹部疼痛,Moure等认为这是白线疝的一个特异性临床体征。
二、诊断
1、病史
一般无特殊症状,病人自述腹部疼痛,尤其用力时疼痛出现或加重,或腹部中线可复性肿块史。较小的白线疝往往疼痛明显,且易嵌顿。
2.临床特点
腹部中线处肿块,平卧、腹直肌放松时,疝块回纳并可触及腹白线缺损(疝环),Litten征阳性,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肿块向外牵拉诱发疼痛等。对腹壁突出疝块小而又肥胖病人要仔细检查以免漏诊。
3.B超检查。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白线疝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白线疝并发症,白线疝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白线疝的并发症 白线疝并发症
预后较好,一般无特殊并发症,大网膜易与疝囊发生粘连成难复发疝,但很少嵌顿。白线疝很少发生嵌顿或绞窄,可仍有10%的患者可能发生难复性现象,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有绞窄的危险,所以直径大于0.5cm、有症状、较大的白线疝或难复、嵌顿、绞窄的白线疝患者都应行手术治疗。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白线疝症状,白线疝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白线疝”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