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症状 > 

【汗孔角化病的症状】汗孔角化病的早期症状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1-22     浏览:547

汗孔角化病的症状


一、症状


基本损害为界限清楚的角化不全,呈中心萎缩的环形、线形或斑点样。临床有5种类型:经典的Mibelli型(PM)、播散型浅表型(DSP)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DSAP)、掌跖播散型(PPPD)、线型(LP)和斑点型(常与PM和LP相关)。


1.Mibelli型 损害开始为小的、棕色、角化性丘疹,逐渐扩大形成规则和环形斑块伴有界清、高起的角化性边界。边界常高于1mm,包含线状沟。损害表现为角化过度和疣状。中心常为萎缩性、无毛发且出汗缺乏,伴有色素沉着或脱失。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的数个损害。以四肢肢端、和外常见。也见于面部和口腔,可累及至掌跖。


本型始于儿童期,和损害经过数年后缓慢扩大,常为非对称性。本型具特征性,为局限性,多为单侧,损害较大,界限清楚且具诊断性的沟纹。男性多见。


2.播散型浅表型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 DSP较为泛发,主要累及四肢,为双侧对称性。损害也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掌跖和黏膜处。约50%的病例,损害见于曝光部位(DSAP),在夏季加重。损害较小、浅表性、较为单一、成簇状,在四肢伸侧甚至可见数百个。损害开始为小的角化性丘疹,多伴中心小凹,直径1~3mm。多干燥,可有红斑、色素沉着或正常肤色。逐渐增大呈浅表性环形损害,伴轻度中心萎缩,绕以间断的具顶端沟纹的堤状隆起。DSP和DSAP相对常见,常于30~40岁时发病,历数年缓慢发展。尽管女性多见,但家族发病时男女比例各半。紫外线曝露时间过长如银屑病患者的光化学治疗和光疗可导致DSAP加重或延长病程。DSAP见于日照强的地区,在黑人中少见。


3.掌跖播散型 为小的浅表性相对单一的损害,边界清楚,周围呈堤状隆起,高度不超过1mm。掌跖部角化较为广泛,沿着隆起的纵向沟纹较为明显。损害首先见于掌跖,随后向四肢、躯干等部位扩散,包括非曝露部位,数目较多。有瘙痒和刺痛感。黏膜处损害较小、环形或呈匐形性、乳白色且无症状,数目较多。男性发病是女性的两倍。常在青春期和成人早期开始发病。


4.线型 可表现为单侧、线状且广泛累及,类似线性疣状表皮痣。损害与Mibelli型相同,包括苔藓样丘疹、小环形损害、伴萎缩的角化过度斑块和特征性周围堤状隆起。成群分布,沿四肢线状排列,远端易受累。在躯可呈带状分布。可累及单侧四肢,也见于同侧的面部和躯干。始于婴儿或儿童期。遗传特征尚未明确。可与其他临床类型伴发。有恶化的报道。


5.斑点型 常与Mibelli型或线型相关。为见于掌跖部的大量、小的、不连续的斑点,角化过度,伴有细的高起边缘。损害可呈线状排列,也可聚集成斑块样。临床上必须注意与斑点型掌跖角化症相鉴别。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做活组织检查证实。本病组织病理象有诊断价值。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汗孔角化病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汗孔角化病并发症,汗孔角化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汗孔角化病的并发症


本病以皮肤的过度角化脱落为主要表现,故可因过度角化造成皮肤的完整性被,容易合并细菌以及真菌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常常见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患者,一旦感染应积极进行抗细菌以及抗真菌治疗,避免感染蔓延侵入血液系统造成脓毒血症。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汗孔角化病症状,汗孔角化病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汗孔角化病”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236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原位癌的症状】原位癌的早期症状
下一个:【自体敏感性湿疹的症状】自体敏感性湿疹的早期症状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