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容 > 问题肌肤 > 

防晒不只防阳光 灯光也可能晒伤肌肤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14     浏览:510


2013年4月8日傍晚,博鳌亚洲论坛接近尾声。在新闻发布会上,出现在众记者面前的博鳌亚洲论坛周文重大使“面色微红”,面部有脱皮的现象,原来是“被电视台的灯晒伤了”。


这个看似是博鳌论坛的小插曲,但是却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日常办公室或家里的灯光也容易对肌肤造成伤害。所以,并非“居里夫人”就一定能拥有白雪公主的肌肤。


防晒究竟防什么?


UVB俗称紫外线“晒红段”,大部分被皮肤表皮吸收,引起红肿、水泡、脱皮等急性症状,甚至引起皮肤癌。通常在夏天和午后,阳光中的UVB会特别强烈。虽然其“杀伤效果”迅速而明显,但好在穿透力一般,玻璃、遮阳伞、帽子和长袖的衣服等都可以阻挡部分UVB。


UVA俗称紫外线“晒黑段”,既能引起皮肤晒黑,又能直达皮肤真皮层,胶原及弹力纤维,产生光老化,并且这种影响是可叠加、可累积的,对皮肤造成作用持久的晒黑及老化。即使每天只有几分钟短暂的暴露在阳光下,累积下来都足以伤害到你的皮肤。并且,UVA的强度随季节、天气、朝夕的变化都不大,可以说只要有太阳(即便它被云层遮挡住)就有UVA的存在。更糟糕的是,UVA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打伞、戴帽子甚至躲在家里都不能完全避开UVA的“攻击”。


为了防晒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涂防晒霜吗?


到了卖场,种类众多的防晒乳总让人眼花缭乱,尽管各品牌新品不断抬高防晒系数,但总有医生站出来呼吁,防晒系数越高,皮肤就要承受越重的负担,是真的吗?


其实,光看瓶身上的SPF/PA数值,无法辨别防晒乳对皮肤的影响,能不能做到有效“防渗入”,才是防晒品是否安全的关键。


防晒剂有物理和化学两类,纯物理防晒由于粉粒大,使用后大多卡在毛孔,无渗入风险,即使渗入也不会被身体吸收,但化学性防晒就必须考量防渗入问题。


由于化学防晒剂的成分多是化学合成酯或环境荷尔蒙,可能引发过敏性荨麻疹或皮肤病变,甚至有致癌风险,因此业者必须利用防渗入的配方概念,以无法进入皮肤的大分子或创造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将化学防晒剂阻绝在皮肤表层,避免被身体吸收。


对此,专家建议从几个方向产品,保障自身安全:


1.先了解手中的防晒乳是物理性、化学性,或是两者混合,化学防晒剂比例越高,防渗入的有效性越重要。


2.在脸上试搽一点防晒乳,若感觉刺痛,就代表成分渗入皮肤,如果使用的是化学防晒剂,表示厂商没考虑到防渗入安全问题,应直接从购买清单中删除。


3.将防晒乳搽在手上,等待15分鐘,确定附着于皮肤后,用喷枪轻喷,如果呈现圆形水珠,表示防晒乳已形成防护膜,能达到防渗入、抗汗作用;但如果喷水后呈白浊状,甚至随水流走,表示无法防流失,化学成分也都渗进皮肤了,这种防晒乳最好少碰为妙。


那么防晒产品是不是需要经常补充?在防晒流失的情况下,的确每1~2小时就应补搽,但如果一直待在室内,没有大量流汗、戏水、不断擦拭的情况,就不须时时补搽防晒,以免越搽越厚重,就算是清爽的配方,也会在脸上形成一层又一层防护膜,闷得皮肤透不了气,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


TIPS-涂防晒,有技巧


防晒不是力气活,涂抹防晒霜,我们给你以下几点小建议:


出门前15至20分钟擦上防晒品。如果你的防晒品不防水而你容易出汗,最好能2-3小时补擦一次。


使用防晒品就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了,擦足够量(脸部用量至少为1枚1元硬币大小)的防晒霜才能达到防晒的效果。


全身的皮肤都应该照顾到,不要忘记腿、脚、眼睛、耳朵等部位的防晒。眼睛周围的皮肤比较敏感脆弱,戴上帽子、墨镜之余,最好还使用一些眼部专用防晒产品。


夏季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或3点间UVB最为强烈,UVA强度更是全天都很强,除了注意涂抹高防护系数的防晒霜,应该尽量避免在这个时段外出。

喜 欢

249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春季晒太阳当心面部皮炎爆发
下一个:多喝8种天然饮料 对抗春季过敏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